首頁>健康>

話不多說,直接上菜腰椎X線閱片法

往下看

1.正位片

腰椎正位片,可顯示腰椎有無側凸,兩側橫突大小有無異常(如第五腰椎橫突肥大),有無移行椎(見後)、隱裂、棘突偏歪,椎間隙兩側是否等寬,椎弓根、關節突關節形狀,椎弓根間距(椎管橫徑)大小等。

1)腰椎棘突間聯線一般均為一垂直線,如垂直線發生折曲或成角,提示椎體有移位現象。棘突偏歪曾被認為是椎間盤突出的體徵。有人對此進行調查,發現一般腰椎X片和椎間盤突出腰椎X片相比,拋去側突不計,兩者無明顯差異(分別為30.0%和31.3%),特別是常見的第五腰椎棘突扭曲,是發育的結果。

2) 椎弓根形態和距離應留意,當一個椎體的椎弓根被壓扁及椎弓根間距增寬時,常是椎管內神經纖維瘤的表現。關節突增大椎弓根間距小,應注意是否有退變性椎管狹窄。

3)腰椎管橫徑的測量:通常測量兩側椎弓根斷面內緣間最短距離作為椎管橫徑,此徑平均值在正常人X線片自腰l至L5分別為24. 6mm,25.3mm,26.3mm,27.5mm,30.9mm,小於20mm者被認為是狹窄椎管,但其價值不如矢狀徑可靠。

4)髂骨嵴間連線 在X線正位像上觀察連線兩側髂骨嵴的橫線與第4、5腰椎的關係。據認為髂嵴連線經L4椎體下部或其椎間盤為最穩固位置。橫線與腰椎的關係結合其他引數可用以予測腰椎承受最大生物力學應力部位和退行性病變最可能發生的部位。

L4L5之間容易發生退行性變的因素包括髂嵴間線位置過高,經過L4椎體上部;L5橫突過大有移行脊椎現象。

L5骶l可能發生退行性變的因素有髂嵴橫線經L5椎體和L5橫突過短現象。

5)還可觀察兩側腰大肌陰影是否清晰。腰大肌陰影模糊、膨脹,常是腰大肌膿腫(結核)的表現。

2.側位片

可觀察腰椎曲度,腰骶角大小,椎體有無壓縮、楔形變,還可觀察測定椎體指數,椎間隙大小,椎間孔大小等。

1)正常腰椎曲度 自T12椎體後下緣至骶。椎體後上緣作一連線,另沿各腰椎體後緣作弧狀線,二者形成弓形。正常弓頂在L3椎體,二線間最大距離正常為1.8~2.2cm,代表腰椎曲度。腰椎過度前凸時致弓頂距離增大,則此時T12垂線亦後移使腰椎前凸指數加大,身體重心後移,小關節負荷重易勞損及退變。腰痛者腰前凸常因代償性腰椎變直而減小。

2)腰骶前弓角 分別做L3椎體,L5椎體和Sl椎體的對角連線,對角線交點分別為各椎體中心。連線L3和L5椎體中心,L5與Sl椎體中心,兩直線後方交角為腰骶前弓角,平均:146°(124°~162°)。立位或臥位變化不大。

腰椎曲度正常則重力線在正常位置,無需肌肉、韌帶用力即能直立。腰椎過度前突則重力後移,小關節所受剪力增加致區域性肌肉韌帶勞損,小關節發生退行性改變甚至半脫位,繼之椎間盤負荷加重發生退行性變,還會增加椎弓峽部壓力,都會引起下腰痛和腰椎不穩定。

3)椎體指數常用於測量L5椎體楔變程度。計算方法為:椎體指數=L5後緣高/L5前緣高。正常大於0.80,如小於0.80,則易造成峽部疲勞骨折。故常見於椎弓崩裂者。

4)椎管矢狀徑 矢狀徑的大小可反映椎管發育性狹窄程度,測量時先找出椎管後界,在腰椎側位片因與橫突重疊,常顯示不清。

測定方法為:L1-3為上、下關節突尖連線,L4為此連線向後1mm,L5為棘突弓狀透明緣向前1mm。此線與椎體後緣中點連線長度為矢狀徑。正常此矢狀徑皆大於17mlm,椎管狹窄者常小於15mm,因而可認為矢狀徑小於15mm者為狹窄性椎管,小於17mm者為較小椎管。較小及狹窄椎管易因退變增生而引起椎管狹窄症。CT掃描測量骨性椎管的大小,方便、準確。懷疑骨性椎管狹窄時可做CT掃描。

5)椎弓根上切跡 指側位片上椎弓根在椎體上緣水平的長度,亦即椎體後上緣與上關節突水平間距,正常大於5mm。椎弓根上切跡小者往往表示椎弓根短,常見於發育性側隱窩狹窄者。

6)椎間孔,骨性椎間孔自上而下逐漸變窄,至L5常呈耳形。單個椎間孔變大見於神經纖維瘤患者。正常下位椎體上關節突尖不高於上位椎體下緣水平,椎間盤退變後關節突可向上交錯,如進入椎弓下切跡,易嵌壓走行於其中的神經根。

7)椎間隙,側位片可顯示椎間盤所在空隙。在腰椎此間隙自上而下逐漸增大椎間隙在L5S1間前寬後窄,以適應腰骶角,椎間盤退變時,L4-5或L5S1間隙可變窄,但間隙變窄與椎間盤突出並不等同。青壯年的椎間盤的區域性突出並不一定能顯出椎間隙狹窄。

8)上關節突水平位置 經任一椎體下緣終板做終板平行線,其向後延長線在下一脊椎上關節突頂點之上。如果上關節突超過此線可能有半脫位或椎間孔和側隱窩減小。此線最初是在臥位X線片上測定,立位時是否如此不能肯定。

9)腰椎滑椎分級 將骶骨底上緣前後徑分為四等份,觀察L5椎體後下角位置。正常時L5後下角和骶l後上角相對或稍後。椎體向前滑脫則L5後下角影像前移。向前滑脫分4級。1級,L5後下角與最後一段相對;2級,後下角對第2段,以此類推。此分級法也適用於其他椎體滑脫。

10)關節突連續曲線 在X線正位及斜位像上,沿橫突下緣、下關節突外緣,跨過小關節腔再沿相對上關節突外緣的連續彎線呈光滑、自然的拋物線;關鍵是圓滑勻稱地經過關節突部位。若弧線突然變形提示小關節半脫位。

3.斜位片

對疑有關節突及峽部病變而正、側位片顯影不清者,應加照左及右斜位片。在斜位片上可清楚的顯示一側上、下關節突及峽部因此峽部斷裂、延長、關節突骨折、增生等,皆可清楚顯示。

4.功能位片

功能位攝片系讓病人在屈曲位及伸展位照側位或斜位片,或在左,右側曲時照正位片,以顯示運動狀態下病變處情況,適於脊柱有不穩定的腰背痛患者。

1)側位屆曲位及伸展位片 本法可顯示腰椎輕度滑移。但正常側位片不能顯示或者或疑有棘上及棘間韌帶斷裂者,用此法檢查可顯示移位。正常人前彎時腰椎前緣平滑而協調,但有腰痛及坐骨神經痛者,曲線不規則,呈梯形。

2)正位功能位照片 適於檢查特發性脊柱側彎的幾個彎曲中何者是主彎。因主彎側傾時不能糾正而代償性彎曲可糾正。亦常用於腰椎側向失穩病例。

11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可怕的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