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過完小年,吃了湯圓,就又到了減肥的日子。

可惜,我們衡量攝入的食物,往往沒有稱量體重那麼方便。吃少了沒力氣,吃多了又不能瘦,味道不好還影響心情。

正在大多人都在糾結吃什麼,吃多少的時候,一群科學家們發現,因為小時候的飲食習慣,一部分人會更容易變胖。

2009年,加拿大科學家為兩隻剛斷奶的大鼠,定製了不同的食譜,一隻高纖維飲食(穀物、益生元和低聚果糖為主),另一隻採用高蛋白飲食和正常飲食。

1年後,兩隻大鼠統一改用“西式飲食”。

西式飲食,就是那些鹽、糖或者脂肪含量高到爆表的食物。研究發現,儘管長大後一樣都吃“垃圾食品”,小時候食用高蛋白飲食大鼠的體重和體內脂肪含量卻要比另外一組高得多。

這可能是因為,孩童時期的飲食結構,影響了我們某些基因的活躍程度,從而影響了我們的身體如何去控制和消耗能量,進而影響了我們體重的增減和血糖的高低。

事實上,這種飲食方式(西式飲食),還有可能削弱我們的免疫系統、改變大腦的認知功能,甚至改造我們腸道中的微生物。這些對身體健康有重要貢獻的微生物充當著人體額外的“器官”,參與到消化吸收、免疫調節和其他生理過程中。

一項發表在《實驗生物學雜誌》上的研究,將小鼠分為四組,西式飲食兩組,健康飲食兩組,每個飲食方式中又分為運動組和不運動組,以此來觀察飲食方式,運動方式對腸道菌群的影響。

研究發現,西式飲食的小鼠在成年後,腸道微生物多樣性降低。這預示著,人類孩童如果有著高脂高糖的西式飲食習慣,那麼他在青春期後長達六年內,腸道微生物仍然會受到影響。

好在,運動訓練可增加產生丁酸鹽微生物類群的相對丰度,而丁酸鹽通常起著增強結腸上皮細胞的增殖能力、促進腸屏障完整性和調節宿主免疫系統等功能。

以橄欖球運動員和久坐不動的上班族為例,運動員的腸道微生物多樣性更高,並且40多種細菌類群的相對丰度都高於對照組。

雖然,實驗表明飲食的影響會比運動要來得更深遠。

因為在高脂飲食的小鼠中,無論是否運動,腸道微生物多樣性都有所降低,這也變相說明飲食依然是影響腸道微生物的主要因素。

所以,生活中那些苗條的“大胃王”們,可能是因為有著更健康的腸道菌群。對於已經肥胖的人來說,沒有先天優勢,也可以透過以下行為改善腸道菌群狀態。

1.多攝入不同的食物,如:果蔬、粗糧、蛋奶肉類及堅果搭配。

2.適量攝入富含益生菌的食品(如酸奶、泡菜、乳酪等),促進腸道微生物的多樣性。

3.避免過度使用抗生素,尤其在兒童時期,過多的抗生素可能會導致腸道微生物系統受損。

4.適量進行訓練。

這樣,或許以後我們不用天天捱餓,也能保持苗條的身材。

4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什麼促進鐵吸收?什麼讓鐵吸收更困難?最全的總結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