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病機
中風後遺症是由於腦出血、腦血栓、腦栓塞發作,所造成的手腳麻木,活動不利,說話不清,吞嚥困難等後遺症,和痰溼瘀阻經絡有直接的關係。高血壓、動脈硬化、各種腦血管病,以及風溼性心臟病、心房纖顫、細菌性心內膜炎等形成腦血栓、腦栓塞,均可發生中風。
二、配穴
(1)基礎穴位
印堂穴:位於人體的面部,兩眉頭連線中點。
水溝穴:位於面部人中溝中。
合谷穴(雙側):位於手背虎口處,當拇指、食指合攏時,在肌肉的最高處。
豐隆穴(雙側):位於外膝眼與外踝尖連線的中點。
足三裡穴(雙側):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4指寬,距脛骨前緣一橫指。
三陰交穴(雙側):位於內踝尖直上4指寬,脛骨後緣。
太沖穴(雙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
太溪穴(雙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2)說話不清,吞嚥困難,加:
廉泉穴:位於頸部,結喉上方。
(3)上肢活動不利,加:
肩井穴(雙側):位於肩上,在脖子根與肩峰連線的中點。
曲池穴(雙側):位於肘橫紋外側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手三裡穴(雙側):位於前臂背面橈側,肘橫紋下3指寬處。
外關穴(雙側):位於手背腕橫紋上3指寬。
(4)下肢活動不利,加:
環跳穴(雙側):位於臀外下部,當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交點處。
陽陵泉穴(雙側):位於小腿外側上部,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懸鐘穴(雙側):位於小腿外側,外踝尖上4指寬。
崑崙穴(雙側):位於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三、原理
印堂穴、水溝穴可通調腦絡,減輕中風對腦部的損傷;合谷穴、豐隆穴化痰熄風,疏通被堵塞的經絡;足三裡穴補氣血,三陰交穴、太溪穴、太沖穴,滋補肝腎,緩解由於中風日久造成的身體虛弱。
如何預防腦中風
1.控制血壓
知道你的血壓,如果有高血壓,務必與醫生商量,使其得到控制。高血壓是中風的頭號原因。至少半年或每年測量一次血壓,如果你有高血壓,更要經常量。如果你的血壓的上值(收縮壓)經常高於140毫米汞柱或下值(舒張壓)經常高於90毫米汞柱,應諮詢醫生,如果醫生確認你有高血壓,會建議你有規律地運動鍛鍊、用藥物控制以及提出飲食上的注意事項。
2.治療房顫
檢查你是否患有心房顫動(房顫),如果有應及早治療。房顫可使血液聚集在心臟腔室中,因而易形成血栓,引發心源性腦栓塞。醫生可通過把脈、心臟聽診、心電圖檢查確定。如你有房顫,醫生會開一些藥給你,以減少患中風的危險,你應堅持服用,不能因自覺無不適,就自行停藥。有不少人因停藥發生中風,而抱恨終生。
3.戒菸
吸菸使中風的危險增加一倍。如果你馬上戒菸,中風的危險性即開始下降。五年後你得中風的危險性會與那些不吸菸的人一樣。
4.限酒
如果你喝酒,要適可而止。大量飲酒肯定有害無益。酒也是藥,它可以與服用的其它藥物相互作用。
5.控制膽固醇
驗血了解自己的膽固醇水平。高膽固醇可通過增加患心臟病,間接地升高患中風的危險性。降低高膽固醇可以減少患缺血性中風的危險。輕度膽固醇升高可通過減少飲食脂肪和運動就能控制,中、高度升高則需加用藥物治療。膽固醇水平正常或偏低的人,不要低脂飲食和服降脂藥。低脂和營養不良者,要增加飲食中蛋白、脂肪和維生素,可減少腦出血的危險。
6.控制血糖
驗血了解血糖水平。糖尿病可使你有更高的中風危險。多數糖尿病可以通過認真注意飲食得到控制。
7.運動
養成每日運動的習慣。輕快的散步、慢跑、騎車、游泳或其它活動,每日至少30分鐘,可以在多方面改善你的健康,同時減少你患中風的危險性。
8.限鹽
有高血壓者要低鹽(鈉)飲食,少吃油膩。減少飲食中的鈉,可以降低你的血壓,更重要的是,降低你患中風的危險性。
版權宣告:本帖中圖文等內容轉載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刪除,所涉及到的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請勿盲目試用,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