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有時很迷茫,補品到底能不能吃,每個專家說的都不一樣。補品在“補”,就是缺什麼才能補什麼。營養評估是健康評估的重要組成部分,瞭解老人的營養狀況、膳食組成、現存的或潛在的營養問題,對於選擇恰當的飲食治療與護理方案、改善老人的營養狀況及促進老人的康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那麼飲食營養應該怎麼評估呢?
1、飲食狀況評估
對老人飲食狀況的評估可明確老人是否存在影響營養狀況的飲食問題。
(1)用餐情況 注意評估老人用餐的時間、頻次、方式、規律等。
(2)攝食種類及攝入量 食物種類繁多,不同食物中營養素的含量不同。注意評估老人攝入食物的種類、數量及相互比例是否適宜,是否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3)食慾 注意評估老人食慾有無改變,若有改變,注意分析原因。
(4)其他 應注意評估老人是否服用藥物、補品並注意其種類、劑量、服入時間,有無食物過敏史、特殊喜好,有無咀嚼不便、口腔疾患等可影響其飲食狀況的因素。
2、透過對老人的外貌、面板、毛髮、指甲、骨骼和肌肉等方面的評估可初步確定老人的營養狀況。
專案 |
營養良好 |
營養不良 |
外貌 |
發育良好、精神、有活力 |
消瘦、發育不良、缺乏興趣、倦怠、疲勞 |
面板 |
面板有光澤、彈性良好 |
無光澤、乾燥、彈性差、膚色過淡或過深 |
毛髮 |
濃密、有光澤 |
缺乏自然光澤,乾燥稀疏 |
指甲 |
粉色、堅實 |
粗糙、無光澤、易斷裂 |
口唇 |
柔潤、無裂口 |
腫脹、口角裂、口角炎症 |
肌肉和骨骼 |
肌肉結實、皮下脂肪豐滿、有彈性、骨骼無畸形 |
肌肉鬆弛無力、皮下脂肪菲薄、肋間隙、鎖骨上窩凹陷,肩胛骨和髂骨突出 |
3、人體測量
透過對人體身高、體重、皮褶厚度和上臂圍度的測量,以達到了解營養狀況的目的。
(1)身高、體重身高和體重是綜合反映生長髮育及營養狀況的最重要的指標。在評價營養狀況時需要測量身高、體重並用測得的數值與人體正常值進行比較。測量出病人的身高、體重,然後按公式計算出標準體重,並計算實測體重佔標準體重的百分數。百分數在±10%之內為正常範圍,增加10%~20%為超重,超過20%為肥胖,減少10%~20%為消瘦,低於20%為明顯消瘦。
標準體重的計算公式:
男性:標準體重(kg)=身高(cm)-105
女性:標準體重(kg)=身高(cm)-105-2.5
近年來更多采用體重和身高的比例來衡量體重是否正常,稱為體重指數(BMI)即體重(kg)/[身高(m)]²的比值。按照中國營養學會的標準。BMI≥28為肥胖,28>BMI≥24為超重,BMI<18.5為消瘦。
(2)皮褶厚度,又稱皮下脂肪厚度,反映身體脂肪含量,對判斷消瘦或肥胖有重要意義。常用測量部位有:肱三頭肌部,肩胛下部,腹部。測量時選用準確的皮褶計,測定3次取平均值。三頭肌皮褶厚度最常用,即右上臂肩峰與尺骨鷹嘴連線中點處,正常參考值為:男性12.5mm,女性16.5mm。所測數值可與同年齡的正常值相比較,較正常值少35%~40%為重度消耗,25%~40%為中度消耗,24%以下為輕度消耗。
(3)上臂圍上臂圍是測量上臂中點位置的周長。我國男性上臂圍平均為27.5cm。測量值>標準值90%為營養正常,90%~80%為輕度營養不良,80%~60%為中度營養不良,<60%為嚴重營養不良。
4、生化指標及免疫功能的評估目前常用的檢查包括血清蛋白質水平、氮平衡試驗及免疫功能測定。
居家老人營養狀況的評估,採用對飲食狀況評估和透過對老人的外貌、面板、毛髮、指甲、骨骼和肌肉等方面的評估可初步確定老人的營養狀況,而人體測量和生化指標及免疫功能的評估更適合醫院內對患者的評估,採取更準確的營養支援手段。知道了飲食營養怎麼評估,就能判斷老人是否缺乏營養,更好地為老人制定飲食計劃。
參考文獻:
李小寒 尚少梅主編.基礎護理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