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今年1月釋出的《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中,流行性腮腺炎的發病數近萬,僅次於流行性感冒。
腮腺炎全年都可能發生感染流行,但冬春季屬於高發期,幼兒園、小學又是腮腺炎突發的主要場所,需要大家留心注意,及時預防。
01為什麼幼兒園容易爆發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流行性腮腺炎(mumps),簡稱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患病的孩子會感到腮腺腫痛。
流腮主要透過呼吸道飛沫傳播,人群普遍容易感染。
幼兒園、小學中,擁擠的教室裡通風又比較差,飛沫及病毒很容易聚集。
而且孩子們經常在一起玩耍,共用物品多,接觸機會多。
所以,流腮很容易在幼兒園和小學中爆發,儘管疫苗研發之後患病的情況改善了不少,但每年還是不少孩子染上流腮。
02感染腮腺炎的症狀孩子患流腮的時候,首發特徵就是腮腺腫大和疼痛,常先見於一側,然後另一側也相繼腫大,摸起來有彈性感並觸痛。
圖源:https://phil.cdc.gov/details.aspx?pid=130
出現症狀後1~3日內,發病表現達到高峰,面部一側或雙側因腫大而變形,區域性疼痛,開口咀嚼或吃酸性食物時脹痛會加劇。
在腮腺腫脹時,頸前下頜處頜下腺和舌下腺也能看到明顯腫脹,還能摸得到橢圓形的腺體。
除了腮腺腫痛之外,還可能會有其他症狀:
1、發熱
2、頭痛
3、肌肉疼痛
4、疲倦
5、食慾不振
一些得了腮腺炎的孩子症狀可能很輕微,或者根本沒有症狀。
大多數患有腮腺炎的孩子,會在兩週內完全康復。
03對症治療流行性腮腺炎目前對於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療,主要為對症治療,還沒有特異性抗病毒治療。
治療一般分以下兩種情況:
1、高熱:
給以退熱劑或物理降溫。
2、急性期:
注意休息,加強口腔護理,避免酸性和辛辣食物攝入。
發燒護理
當孩子體溫未到達38.5℃時,若精神狀態好,可多補充液體,透過自然出汗、排尿帶走身體的熱量。
也可提高室內溫度後,適當減少寶寶的衣物,幫助身體散熱。
若物理退燒不管用,燒到了38.5℃(有熱性驚厥史的寶寶為38℃),或精神狀態不好,就得服用退燒藥了。
布洛芬或對乙醯氨基酚都可以。
口腔護理
注意保持口腔清潔;
飲食要清淡;
給孩子準備一些軟爛好嚼的食物,避免酸性食物;
注意多飲水,防止脫水。
04警惕流行性腮腺炎的併發症雖然流行性腮腺炎本身並不嚴重,但少數情況下可能會發生一些嚴重的併發症。
如果發現孩子有相應的併發症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治療。
1、腦膜腦炎:
是兒童期最常見的併發症,可發生於腮腺腫大前6~7天至腮腺腫後2周內,大多在腮腺腫後1周內出現。
表現為發熱、頭痛、嘔吐、頸項強直,腦脊液的改變與其他病毒性腦炎相似。
預後大多良好,多無後遺症。
2、睪丸炎:
你可能聽過這樣一種說法,即腮腺炎併發睪丸炎會導致男性不育。
首先,這種情況多數出現在青春期男孩身上,多為單側睪丸炎。
大多數患者有嚴重的全身反應,突發高熱、寒戰等。
一般情況下,單側睪丸炎不影響生育。
如果是雙側睪丸炎,就有可能導致男性不育。但這種情況比較少見,大家不用太過擔心。
3、卵巢炎:
約5%~7%的青春期女性患者可併發卵巢炎,一般不影響生育。
4、胰腺炎:
嚴重的急性胰腺炎較少見。
常發生在腮腺腫大數日後,表現為上腹部劇痛和觸痛,伴發熱、寒戰、噁心、反覆嘔吐等,
5、其他併發症:
心肌炎較常見。
05如何預防流行性腮腺炎?雖然流行性腮腺炎本身是一種輕微的疾病,但它可能造成的各種併發症不容小覷,所以加強預防是很有必要的。
1、隔離患者
首先,家裡的孩子如果患上腮腺炎,要進行隔離,直到腮腺腫脹完全消退為止。
2、被動免疫
如果孩子接觸了腮腺炎患者,5天內可以注射特異性的高價免疫球蛋白,有一定的效果。
但一般的丙種球蛋白對本病無預防作用。
3、主動免疫
腮腺炎疫苗是降低患腮腺炎風險的最佳方法。
單一成分腮腺炎疫苗是第二類疫苗,需要自費接種。
而麻腮風疫苗(MMR)屬於國家免疫規劃第一類疫苗,可以預防麻疹,腮腺炎和風疹。
2020年,衛健委針對兒童疫苗接種做出了新的改動,原本8月齡時需要接種麻疹疫苗,變成了8月齡、18月齡時分別接種1劑次麻腮風疫苗。
MMR疫苗是安全有效的。大多數孩子接種疫苗沒有任何副作用。
如果孩子已經得過流行性腮腺炎,就不需要再接種疫苗了。
4、日常預防
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出門注意給孩子佩戴口罩;
注意保持孩子的雙手清潔。
06患過流行性腮腺炎可終生免疫嗎?流行性腮腺炎屬於終生免疫性疾病,患過一次,不會再患第2次。
但是患過流行性腮腺炎,不代表不會得複發性腮腺炎。
目前沒有什麼好的方法預防慢性複發性腮腺炎,因為這個疾病主要與先天發育和自身免疫異常有關。
平常還需要注意讓孩子多鍛鍊,增強抵抗力,多喝水,保持口腔衛生哦。
你給孩子接種麻腮風疫苗了嗎?
參考文獻:
方建培主編.兒科學 第4版[M].2018
申昆玲 黃國英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規劃教材:兒科學[M]. 2016
(美)安東尼·L.科馬羅夫著. 哈佛家庭醫學全書 兒童健康手冊[M]. 2017
https://www.cdc.gov/mumps/about/signs-symptom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