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平時吃什麼肉多一些呢?豬肉?牛肉還是魚肉?
你知道各種肉類相比,營養特點有什麼不同嗎?
你知道每天吃多少肉類比較合適嗎?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關於肉類的這些事。
畜肉類、禽肉類、魚類與動物內臟的不同營養價值我們生活中比較常吃的肉類大多屬於畜肉、禽肉或是魚類,而它們在營養價值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同。
1、畜肉類,一般是指豬、牛、羊肉,畜肉的蛋白質含量通常在10~20%之間,脂肪含量根據部位不同會有明顯差距,單以瘦肉為例,豬肉的脂肪含量最高、羊肉次之,牛肉的脂肪最低。(畜肉肥肉的脂肪含量高達90%)
資料: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每100克豬、羊、牛的瘦肉的脂肪含量分別為6.2克、3.9克、2.5克。
畜肉類的脂肪多以飽和脂肪酸為主,目前的研究認為,飽和脂肪酸的過多攝入會對心血管系統帶來危害,而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對機體健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當然,這個有益作用的前提是攝入不過量。所以過多地食用畜肉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對血脂的控制也不利。
但畜肉類也有一個明顯的優勢,就是鐵元素含量會明顯高於其他肉類,這對貧血人群補鐵是有一定好處的。
2、禽肉類,主要指雞、鴨、鵝、鴿子等的肌肉,它們的蛋白質含量通常在16~20%之間,胸脯部位的脂肪含量最低,但皮的脂肪高達44%,含有的維生素以維生素A、維生素B族為主,且碳水化合物含量較低。
禽肉類的脂肪則多為單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其脂肪的組成是優於畜肉的,對於患有高脂血症的人群而言,禽類是優於畜類的,但是切記要去皮食用。
3、魚類,魚類中的蛋白質含量大概在15~20%之間,脂肪含量相對較低,同時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與礦物質,海魚中的碘含量較高。
魚類相對於其他肉類,其脂肪的組成含有豐富的歐米伽3系列的多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深海魚,這種多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的免疫功能、心血管健康、腦細胞健康等有一定益處,是慢病人群的優先選擇之一。
4、動物內臟我把動物內臟也歸結在肉類的範疇,動物內臟中含有較高的維生素A與鐵元素,維生素B族、蛋白質、鉀、鋅、硒等含量也比較豐富。
但動物內臟中的膽固醇與脂肪含量很高,幾乎是普通肉類的2~3倍,因此對於健康人群,動物內臟可以適量吃一些,而對於一些慢病人群,則應限制此類食物的攝入。
不同人群的肉類攝入量建議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建議:每週吃魚280-525克,畜禽肉類280-525克,平均每日120-200克。優先選擇魚類和禽類。這是一個大的原則,我們可以根據不同人群的身體需求,去調整每日的肉類攝入量,大致建議如下:
①輕體力活動水平的成年女性:畜禽肉50克,水產品50克,蛋類40克,優先選擇魚和禽,要吃瘦肉,雞蛋不要丟棄蛋黃。
②輕或中等身體活動水平的成年男性:畜禽肉75克,水產品75克,蛋類50克,優先選擇魚和禽,要吃瘦肉,雞蛋不要丟棄蛋黃。
④3~5歲兒童:畜禽肉25克,水產品20克,蛋類25克,優先選擇魚和禽類,要吃瘦肉,雞蛋不要丟棄蛋黃。
⑤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畜禽肉50克,水產品50克,以去皮魚禽肉類為主,蛋類每天一個或每週3~5個,不棄蛋黃。(特殊情況,特殊對待)當然,以上建議並非絕對,比較每個人的喜好、習慣、身體狀況有所不同,這個建議只是給大家舉例參考,至少這樣心中會有一個大致的選擇與攝入量的範圍,以更好的完善踐行健康膳食。
這4種肉類要少吃一、醃製的肉類
醃製肉類往往產生二甲基亞硝酸鹽,在我們的體內可以被轉化為一種叫做二甲基亞硝酸胺的致癌物質,長期大量地吃對健康不利,同時醃製的肉類中含有較高的鈉,這對於高血壓、腎病人群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二、燒烤的肉類
我們的生活中,似乎有一種假象,就是好吃的都是不健康的,例如烤鴨、烤牛羊肉等燒烤,考慮到燒烤肉類中含有苯並芘等強致癌物,所以也不建議經常食用。
三、熏製的肉類
我在南方唸書時,燻肉、燻魚等熏製肉類特別常見,但是它們同樣含苯並芘等致癌物質,常吃容易增加罹患食道癌和胃癌的風險,所以建議少吃。
四、油炸的肉類
油炸的肉類不僅會大大增加脂肪與熱量,還很容易遇到炸焦的情況,而這個過程會產生一種叫多環芳烴的致癌物質,因此從健康膳食的角度來說,油炸的肉類及烹調方式還是儘量少一些。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是我們預防疾病,維護身體健康、長壽的基本保障,好好吃肉,學會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