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細胞與腎臟貌似沒有什麼關係,但腎友們都知道:慢性腎臟病會導致貧血,且腎功能越差,貧血發生率越高,貧血程度也越重!這是為什麼呢?
人體血液包括血漿和血細胞,血細胞包含有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白細胞是人體的“衛兵”,負責防禦;血小板是血管的“封堵器”,當血管破裂時封堵破口,起止血作用。
而血細胞中數量最多的紅細胞作為重要的“運輸工具”,主要職責就是負責將肺部的氧氣運輸到各個臟器,再將臟器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運回肺部。一旦貧血就會導致臟器氧供減少,出現缺血缺氧性改變。
紅細胞呈雙凹圓盤狀,是一種沒有細胞核的細胞,它的發育需要經歷:骨髓多能幹細胞-單能幹細胞-原始紅細胞-早幼紅細胞-中幼紅細胞-晚幼紅細胞-網織紅細胞-成熟紅細胞,歷時約120小時。正常情況下成熟紅細胞的壽命約120天。
當發生慢性腎臟病,尤其是腎小球濾過率小於60ml/min之後,紅細胞的“命運”就發生了明顯變化,出現發育受限、壽命縮短,最終導致血液中紅細胞數量減少,導致貧血的發生。具體機制有以下幾方面:
促紅細胞生成素缺乏促紅細胞生成素(EPO)是一種促進紅細胞分化發育的糖蛋白,90%由腎臟產生。慢性腎臟病尤其合併腎功能不全時EPO合成不足,是導致骨髓生成紅細胞減少的主要原因。但多囊腎患者由於囊壁細胞仍能合成EPO,所以多囊腎合併貧血程度減輕。
紅細胞壽命縮短有實驗表明,尿毒症患者的紅細胞輸注到正常人體內,壽命恢復正常;將正常人的紅細胞輸注到尿毒症患者體內,紅細胞壽命縮短。另外,透過充分透析也可以改善紅細胞壽命。
透過上述研究提示,腎功能不全患者血漿中的某些代謝廢物可以影響紅細胞壽命,導致紅細胞破壞增多。
營養素缺乏慢性腎臟病尤其是腎功能不全之後,要求患者低蛋白飲食,有些胃腸道症狀明顯,進食減少,都會導致營養不良,出現造血原料如鐵、葉酸和維生素B12缺乏。
其中,鐵缺乏(包括功能性鐵缺乏和絕對性鐵缺乏)是貧血的重要原因,慢性腎臟病患者需要格外重視鐵三項檢查(鐵蛋白、血清鐵和轉鐵蛋白飽和度)和鐵劑補充。
失血慢性腎臟病患者常存在隱性或顯性失血,如消化道出血、反覆抽血化驗、透析管路殘血等。慢性腎臟病一旦出現貧血,需要進行大便潛血化驗,以明確是否存在隱性的消化道出血。
慢性腎臟病患者常服用鐵劑治療,導致大便呈黑色,此時需要與消化道出血導致的“柏油樣黑便”相鑑別,以免耽誤及時治療。
結語
慢性腎臟病患者一旦腎小球濾過率小於60ml/min或血肌酐增高,就需要進行貧血篩查,明確貧血程度,查詢可能的貧血原因。及時糾正貧血,可以延緩腎臟功能惡化、提高生活質量、減少心血管併發症、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