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說法,是錯?是對?要不要聽?
可能是你的患友,也許是你的親戚,還可能是你的同事朋友……總之是與你或遠或近關係的人,可能好心傳遞了未必正確的資訊。
我們對於靶向藥的耐藥問題,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只有走出誤區,才能更好地用好靶向藥,度過5年、10年生存期。
關於靶向藥耐藥問題,先避開這6大誤區!
靶向藥,一年即耐藥?
不一定!
耐藥就像靶向藥迴避不了的夢魘,但是,每個人發生耐藥情況又各不相同,有些人可能3-5個月就耐藥,有些人甚至能用數十月甚至數十年。
為何靶向藥耐藥的時間各不同?
腫瘤細胞就像身體裡的“叛軍”。每個人體內的叛軍都有不同。有些人體內的叛軍,整齊劃一地被收編為帶“名號”的叛軍,那麼我們消滅控制起來就簡單容易。
如果這些“叛軍”是各佔山頭的“土匪”,那麼採用同樣的攻擊策略,就註定會碰壁。“土匪”山頭越多,靶向藥耐藥就越快,因為靶向藥只能殺滅那部分攜帶明顯標誌的癌細胞,對於無標記的那部分,就無能為力。
所以靶向藥耐藥時間各異。
耐藥後,再無法用原來的藥?
不是的,有些停藥一段時間後可再服用,因腫瘤細胞又對靶向藥敏感了。
其實多年前,一些醫生就有產生類似腫瘤細胞“復敏”的想法。他們認為,一些腫瘤在接受靶向藥物治療時,因為“異質性”的關係,出現部分耐藥的腫瘤細胞,導致腫瘤再次生長。其實,其中一部分腫瘤依舊是對靶向藥有效的。
所以有臨床經驗的專家提出針對耐藥後的三種不同選擇:方案一是改為化療,化療後複查,如果腫瘤有增殖, 再新增原來的靶向藥物,可望再次緩解;方案二是,直接停用靶向藥物,休息一段時間,再使用靶向藥物;方案三是,在原靶向藥物基礎上新增化療藥物,聯合控制腫瘤生長。
中藥能否延長靶向藥耐藥時間?
並無明確依據。
目前臨床上有一個共識,即使用中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輕靶向治療的副作用,比如腹瀉、乏力等等,透過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存質量來延長生存時間。但對於中藥是否能延緩靶向藥物耐藥,臨床中還沒有明確的依據,對於這方面的臨床研究也不多,因此在選擇中藥前希望腫瘤患者及家屬不要輕易聽信民間的傳聞,也不要照搬病友的口碑宣傳,應在醫生建議下謹慎用藥。
中醫藥治療惡性腫瘤的優勢在於透過調節人體陰陽氣血的平衡,調控患者身體機能,增強免疫力,也許能提高藥物敏感性。
間斷服藥能延緩靶向藥耐藥?
不科學。
最佳給藥間隔,都是經相當長一段時間的臨床試驗後才確定的。所以給藥間隔、血藥濃度、給藥途徑、給藥劑量等都是確定好的。只是每種藥品各有不同。
以EGFR靶向藥為例,如果在使用中間斷了一段時間,即使以後繼續服用,最終療效很可能會下降,因此不建議服用靶向藥期間中途斷藥。若患者在藥物使用期間有特殊情況(如嚴重不良反應等)需要停藥,必須諮詢臨床醫生,遵循醫生的建議,並且停藥時間最好不要超過2個星期,隨後需要恢復之前的劑量,切勿自行停藥,以免導致腫瘤進展。
一代靶向藥耐藥後,再依次考慮二代、三代藥?
很多患者認為,二代靶向藥,就應該在一代靶向藥耐藥後再使用,等二代藥耐藥後再使用三代藥。
這種觀點是不對的。
比如同樣針對EGFR敏感突變靶點的一代藥、二代藥,就有作用區分。一代靶向藥耐藥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出現了T790M突變,這是二代藥解決不了的。
因此,二代藥並不能作為一代藥耐藥後的治療方案,而應根據耐藥後的再次基因檢測,來選擇合適的靶向藥物,而針對T790M突變靶點的藥物目前有三代靶向藥泰瑞沙和阿美替尼。
靶向藥副作用減少就是耐藥了?
不可一概而論。
副作用和靶向藥是否有效沒有確定的關係,當然它也不能成為判斷耐藥的依據。
臨床上,絕大部分患者,有副作用出現時,藥物療效也很不錯。但有一些服用靶向藥的患者在服藥以後沒有任何副作用,但是藥物治療效果也出奇地好;而有些患者在服用靶向藥後出現很嚴重的皮疹,或者一天腹瀉很多次,幾乎脫水,但是藥物卻沒有效果。
如何判斷靶向藥耐藥呢?
常用的臨床評估方法是CT、MRI和骨ECT等影像學檢測方法,當然患者本人的主觀感受也較重要,可以透過症狀相關性的檢查來進行療效評估。
患者出現耐藥的趨勢後,可以分為有症狀和無症狀進展方式,快速進展和緩慢進展方式。耐藥後,可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畢竟耐藥後還有很多治療方式。
寫在最後
靶向藥物以其抗腫瘤治療中神奇的起效速度、精準的定點打擊和方便的給藥途徑,在腫瘤治療上應用越來越廣泛,然而,很多患者對其認識仍較模糊,也存在很多誤區。逃離誤區,避免“踩雷”,才能最大程度上延緩耐藥的到來。
另外,戰術上要重視,心態上要放鬆,放鬆心態對疾病的控制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