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8歲的江西青年姚策察覺到身體不對勁,疼痛拉扯著肩和背。他趕緊到醫院檢查,結果出來後發現肝部有十四公分陰影,而整個肝不過二十多公分。看著檢查結果,大學醫學專業的姚策心裡頓時覺得咯噔一下,肝癌晚期!
醫生告訴姚策,他如果不治療,也許只能再活三個月,但是進行肝移植治療還有一線生機。2020年3月,為了給姚策提供備選的肝源配型,父母都抽了血配型,結果發現父母的血型是A,而姚策是AB。最後的DNA鑑定結果顯示,姚策不是他們的親生兒子。
28年前的一起醫院抱錯嬰兒的事件由此被揭開。從此,兩個家庭都陷入了輿論旋渦和內心的痛苦迷茫中。
去年一年,姚策的故事令廣大網友唏噓不已,他的病情進展也牽動著網友的心。有很多網友很疑惑,姚策父母都是在醫療系統工作,姚策本身也是醫學專業畢業,應該很有健康素養,怎麼平時一點蛛絲馬跡也沒發現,一查出來就是晚期肝癌了呢?
很多癌症一發現就是晚期
主要原因有以下五點:
1.早期無跡可尋,或症狀不典型
腫瘤的早期常無症狀,或者症狀不明顯,特異性差,與很多疾病有相似的表現,所以,不能單靠症狀作出判斷。
2.癌症部位隱匿
胃癌、大腸癌、胰腺癌、卵巢癌等生長部位較隱匿,難以透過常規體檢早期發現。
3.癌瘤體積微小
身體內位置較深的腫瘤,尤其體積微小的腫瘤,常規體檢及影像學檢查,無法保證都能查出。
4.腫瘤體積小≠早期腫瘤
癌症最可怕的是浸潤轉移。體檢發現的小腫瘤,有的並非是真正的早期癌症。某些惡性高的癌症,原發病灶很小,就可能已發生了血行播散或淋巴道播散。
5.無良好的體檢習慣
有些病人因為沒有常規體檢意識,或者諱疾忌醫,害怕檢查出問題;或即使單位提供員工體檢,但由於沒有針對自己高危患癌風險的針對性檢查專案,都會導致不能早期發現腫瘤。
哪些人是腫瘤高發人群?
臨床觀察表明:部分人處於某種特定狀態或罹患某些疾病,日久有可能演變為癌腫,這種有可能發展成癌腫的前期狀態也稱作“癌前狀態”。根據我們的經驗,常見的“癌前狀態”大致有:
1.高齡老人
2.有不良生活習慣,如抽菸酗酒,且已持續經久者
3.有持續的劣性心理打擊,多年來一直處於抑鬱、挫折狀態者。
4.從事某些特殊職業者,比如,頻繁暴露在放射線照射範圍者,長期工作在粉塵環境中者,長期與有毒化學品接觸者。
5.有癌症家族史者
6.有常見“癌前病變”者
有一些病理上比較明確的增生性改變或炎症性病變,這些病變已被證明有可能演變成癌症的,稱作“癌前病變”。
(1)粘膜白斑,指粘膜上皮的侷限性增生,在口腔與外陰處的粘膜白斑尤易癌變。
(2)囊性乳腺瘤,部分乳腺小葉增生及腺上皮增生或囊性病變,有可能發展成癌變。
(3)多發性家族性結腸息肉症,很容易發展成癌症。有時,甚至多個息肉可同時癌變。
(4)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粘膜腸上皮化生以及胃粘膜上皮異型性增生,後兩者又被稱為胃癌的癌前病變。慢性萎縮性胃炎中大約有90%左右會發生為胃粘膜上皮化生,其中大約有10%發展成胃癌。
(5)老年日光性皮炎、色素性幹皮病等,可發展成鱗形上皮細胞癌或基底細胞癌。
(6)某些結構不良性黑痣,或面板上及面板與粘膜交界處存在的黑色素病變,易癌變成惡性黑色素瘤。
(7)病毒性肝炎,特別是乙型肝炎,多年遷延不愈,已演變成慢性活動性肝炎,且出現了肝纖維化或結節性肝硬化者,可發生癌變。
針對上述癌前狀態
應採取積極的應對措施
1.積極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或劣習;
2.最佳化個性,學會以積極的方式應對各種挫折或“喪失”;
3.積極糾治有關的慢性疾病,中西醫治療措施都是可取的,應擇善而從,或結合而用。
4.腫瘤高發人群,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根據自身年齡、家族史、病史、生活方式等,制定個性化的防癌體檢方案,積極實施並堅持嚴密的定期隨訪檢查,一發現有可疑傾向,便可立即採取積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