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要活著,不管你是在行走、運動、工作、學習,還是在休息、睡覺,都需要一刻不停的消耗能量。而傳統中醫學認為,這些能量正是由人體的三大營養物質氣、血、津液來提供的。
也就是說,氣血津液是構成人體最基本的營養物質,也是維持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人體的內臟、骨骼、肌肉、面板和毛髮等無一不需要氣血津液來營養。當氣血津液失調時,它們的形態和生理功能都會出現問題,少兒的生長髮育也會受到影響,甚至會危及生命。例如,當一個人大量失血,又不能及時補充,就有可能導致死亡。
那麼氣血津液這麼重要,它們又是從哪裡來的呢?簡單地來說,主要是由先天父母給予的一小部分(精氣),大部分是由每天食入的飲食(水谷精微)和吸入的新鮮空氣(清氣),經過內臟(尤其是脾胃)轉化而來。
所以,人只要活著,就得一刻不停的呼吸,就得每天都吃飯,為人體制造真正的三大營養物質氣血津液,源源不斷地輸送原料。正如俗語所言:“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氣、血、津液的生成示意圖
具體來講,氣、血、津液還各不相同,各有特色。氣是三大營養物質中最活躍的營養物質,是首領。氣可以推動血和津液在體內執行,來營養全身。氣還可以促進血和津液在體內新陳代謝。例如,當氣滯時,血的執行也會不暢,即血瘀,對於女性來講,如果血瘀於胞宮(子宮)就會導致痛經或月經不調等,如果血瘀於顏面(孫絡),就會形成面部片狀量黃褐色的斑塊,影響容貌。當氣虛時,也可以造成津液在體內代謝失調,溼濁內停,一些人可以形成肥胖,而這一類肥胖還屬於虛胖,不好減肥。
由此可見,日常保養中,“養”氣是很重要的。當經常有口苦、胸悶、兩脅脹痛等現象時,要考慮體內是否“氣滯”了,可以取玫瑰、陳皮、青皮(可以理氣的善食同源中藥)各少許泡水如茶飲,可以多食木瓜、白蘿蔔、芹菜、佛手瓜、菠菜等可以理氣、順氣的食物,同時可以揉按合谷、足三里、陽陵泉太沖等穴位。而不要等到出現黃褐斑、月經不調等疾病,或者更嚴重的疾病,那就很麻煩了。這正是我們養生要做的:預防或早期調理,往往可以事倍而功半。
氣滯(可以)(泡水)喝:玫瑰、陳皮、青皮等。
吃:木瓜、佛手瓜、白蘿蔔、芹菜、菠菜等。
揉按:合谷、足三里、陽陵泉、太沖等穴位。
陽陵泉穴圖
陽陵泉(位於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可以疏肝理氣,為女性常用的保健穴)
太沖穴圖
太沖(位於第1、2蹠骨底前下方凹陷處。為理氣要穴,月經不調、失眠、頭痛等可常揉此穴)
當人體“氣虛”時,常常首先會出現少氣懶言、神疲、乏力,稍微活動就易出現氣喘出虛汗等現象。這時候,你要重視了,可以多食羊肉、狗肉、甲魚、烏雞、鯽魚、大棗、桂圓(龍眼肉)、荔枝、山藥、蜂王漿、西洋參、人參、黃芪等補氣的食物或是(藥食同源的)中藥。食用這一類食物或中藥時要注意,這一類食物或中藥大多偏溫性,食多易“上火”。在食用過程中如出現咽痛、牙痛、口舌生瘡、牙齦出血、流鼻血等“上火”現象時,應該儘量食用或者停用即可。同時可以每天艾灸足三里、關元兩個穴位。
氣虛(可以)(泡水)喝:人參飲片、西洋參飲片、黃芪飲片、大棗等。(注:選其中一種即可)
吃:羊肉、狗肉、甲魚、烏雞、鯽魚、桂圓(龍眼肉)、荔枝、山藥等。
艾灸:足三里、關元穴。
關元(位於臍正中直下3寸。為常用強壯穴,自古就有“灸必關元”的說法)
關元穴圖
血作為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大家是最容易理解的。當血虛時,常會出現頭暈、健忘、乏力、面黃、手指甲蒼白。尤其有個簡單實用的方法,一定要學會,就是把下眼瞼(即下眼皮)翻起來是蒼白的,一般大多為血虛(類似於西醫講的貧血)。可以多食大棗、花生、黑米、烏雞、阿膠、桂圓、當歸、何首烏等可以補氣的食物或(藥食同源的)中藥。在服用阿膠保健品時,要注意平時脾胃就比較弱的同時一定要健脾胃(如同服山楂丸或健脾丸等),因為阿膠太滋膩,不好吸收,反而加重了脾胃負擔,導致效果不好。同時可以常灸(或常揉按)足三里、關元、三陰交等穴位。
血虛(可以)(泡水)喝:大棗、黃芪等,或複方阿膠漿直接喝。
吃:花生、黑米、烏雞、桂圓等。
艾灸(或按揉):足三里、關元、三陰交等穴位。
津液,大家一般不太熟悉。其實津液也很好理解,它是人體內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包括唾液、胃液、腸液、精液、關節腔裡的潤滑液等。它們都是人體內正常的營養物質,起到滋潤、濡養等作用。
有些經常喜歡吐唾液,這樣看來不好,因為這是有用的津液,而且中醫上本來就有“嚥唾可以養腎”的說法。
當人體津液不足時,會出現口乾舌燥、唇乾裂、眼睛乾澀、面板乾燥、易出現皺紋、小便少而黃、大便乾燥、甚至便秘等現象。我們可以多食梨、藕、銀耳、桑椹、黑芝麻、枸杞子、麥冬、黃精、玉竹、百合等食物或(藥食同源的)中藥。同時可以常揉按手三里、足三里、三陰交、湧泉等穴位。
津液不足(可以)(泡水)喝:麥冬、百合、枸杞子等。
吃:梨、藕、銀耳、黑芝麻、桑椹等。
按揉:手三里、足三里、三陰交、湧泉等穴位。
手三里(位於曲池下2寸。上肢痛疼、腹瀉等可以揉按)
手三里穴圖
這樣看來,女性要想面板水潤、光滑、有彈性,減少皺紋、甚至實現“膚若凝脂,指若削蔥”的夢想,一定記得要好好養養津液了。
附:養氣、血、津液的食療方
烏雞黃芪補氣湯
食材:(宰殺好的)烏雞、黃芪、常參、當歸等,生薑少許、生蔥少許、大蒜少許、料酒少許、白糖少許、鹽少許。
做法:把烏雞洗好,剁成小塊,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然後分別放入黃芪、黨參、當歸、再分別加生薑少許,生蔥少許、大蒜切成片少許,料酒少許、白糖少許,鹽少許後,先武火(大火)燒開,再換文火(小火)慢燉,到肉爛湯香即可。
功效:能補氣養血,適用於氣血方虛,身體虛弱者。如產後、大病初癒等。
黑米大棗養血粥
食材:黑米、大棗、花生、大米、枸杞子、冰糖等。
做法:分別把黑米、大棗、花生、大米淘洗乾淨備用,先把黑米、花生、大米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先用武火(大火);等沸騰了,再加入大棗和五味子,改為文火(小大)慢熬,等到米爛湯稠即可關火,然後加入冰糖適量攪勻即可食用。
功效:補血,養肝腎。適用於血虛者(貧血)。
百合銀耳生津美膚湯
食材:百合、銀耳、麥冬、藕、大棗、冰糖等。
做法:先把百合、銀耳、麥冬、藕、大棗分別洗乾淨備用,再把銀耳撕成小片,把藕切成小薄片。把它們分別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先用武火(大火)燒開,再改為文火(小火)再燉20分鐘即可關火,加入冰糖少許,攪勻,即可食用。
功效:生津止渴,養心益肺。常食可潤肺養膚靚顏之效,慢性咽炎,經常感冒者,教師等均可常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