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科的發展
早在漢初《淮南子·論訓》中就曾提到“目中有疵,無害於視,不可灼也;喉中有病,無害於息,不可鑿也”。
晉代,我國已經有關於兔唇修補術的記載。隋唐時期,又有了鑲牙、補眼的論述。
隋代已採用了拔牙手術,對齒齦壞疽和齲齒已採用外科治法。
唐代發明用汞合金補牙,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在眼科方面,不僅擴大了用藥範圍還有割除贅疣、胬肉的手術和拔治倒睫的方法等,並已掌握了金針撥內障的技術。《千金要方》中列有七竅病一卷,附有許多內服和外治的方藥。這一時期還有一些五官科專著,可惜均已亡佚。
按摩科的發展
早在《內經》中,已載有按摩療法,併成為當時治療疾病的方法之一。到秦漢時期,按摩已成為醫療上一種重要手段,《漢書·藝文志》曾記載有按摩專書《黃帝岐伯按摩十卷》°
隋唐時代,隨著醫學的迅速發展,按摩療法發揮了重要作用,頗受重視。因此隋、唐兩代都設按摩博士。唐代按摩術發展成獨立的一科,設置於“太醫署”中。隋唐時期的重要醫學著作中都載述了按摩療法,《唐六典》中更記載按摩可除“八疾”,即:風、寒、暑、溼、飢、飽、勞逸。並說:“凡人肢節臟腑積而疾生,宜導而宣之,使內疾不留,外邪不入。若損傷折跌者,以法正之。”可見,按摩療法的治療範圍包括正骨在內是相當廣泛的。中醫這種按摩療法,最晚從唐代開始已傳往朝鮮和日本,在國外有一定影響。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