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動脈狹窄的原因
腎動脈是腹主動脈分出來的一個很重要的血管,供應雙側腎臟血運,是保障腎臟營養的重要途徑。所以,一旦腹主動脈與腎動脈發生狹窄或者堵塞,對腎臟的功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腎臟動脈狹窄可以發生於各種年齡人群中。其中以中老年人為多見,主要原因是由於動脈硬化引起,病變特點是動脈硬化斑塊造成了腎動脈狹窄或閉塞。
青年或兒童發生腎動脈狹窄的原因,可能是由於某種特殊的疾病,如肌纖維發育不良或大動脈炎造成的。大動脈炎則多見於青年女性。除此之外,還有多種原因可以造成腎臟動脈狹窄,如外傷血腫或腎內外腫瘤如神經纖維瘤、嗜鉻細胞瘤壓迫腎動脈及其分支;腎動脈內血栓形成或栓塞等,也會引起腎動脈狹窄。
腎動脈狹窄主要症狀
高血壓
因腎動脈狹窄而引發的高血壓,醫學上稱之為腎性高血壓,有時也稱作惡性或者頑固性高血壓。這種高血壓常會高達180、190甚至200mmHg以上,很難用藥物控制。
隨後,患者會因為血管逐漸狹窄直至閉塞,導致整個腎臟的功能受到影響,血肌酐升高,甚至會出現腎臟萎縮。
腹部雜音
侷限於側腹部(左、右腎門區),可聽到血管雜音,雜音呈高音調為其特徵。
大動脈炎
由於胸腹主動脈病變可導致上肢收縮壓明顯高於下肢;下肢發生缺血癥,如肢體發冷、麻木、痠痛、無力抑或間歇性跛行。還可出現主動脈弓分支病變引起的無脈症(一側或雙側)或腦缺血的症狀。
低鉀血癥
為繼發性醛固酮增多症所致。
腎功能不全
長期慢性腎缺血會導致慢性腎功能不全,少數患者可出現腰痛、噁心、嘔吐、發熱、蛋白尿、血尿等節段性腎梗死的表現。
怎樣治療腎動脈狹窄
腎臟動脈狹窄治療方法有兩類:一類是外科干預的方法,就是採取外科手術或血管腔內介入治療(球囊擴張或支架植入);另一類,就是服用藥物的保守治療。
如何治療要根據三個方面的情況:
一、腎動脈狹窄程度;
二、腎臟功能受影響程度;
三、高血壓程度。
目前的原則是:腎動脈狹窄程度達到70%以上就需要進行外科治療;如果腎動脈狹窄少於70%,腎血流量影響不大,可以密切觀察,透過藥物來控制。造成腎動脈狹窄的主要原因是動脈硬化,因此在治療上也要服用一些控制動脈硬化進展的藥物,如降脂藥、抗血小板聚集藥等,同時要戒菸,控制高血壓、高血糖等誘發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
腎動脈狹窄外科治療的方法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微創的血管腔內治療,就是通常所說的腎動脈支架。通常選擇在股動脈做動脈穿刺,透過導絲、導管把支架輸送到病變的部位,並透過球囊擴張將支架牢固貼合支撐在腎動脈狹窄的部位。
手術創傷很小,但技術要求高。另一類是手術治療。透過直接剝除腎動脈狹窄部位的斑塊,或透過血管旁路,藉助人體自身的靜脈或人工血管,移植到腎動脈狹窄病變的兩端,一端接到主動脈上,另一端接到腎動脈上。由於腎臟位置較深,手術治療創傷較大,通常在不適合做微創腔內治療時才使用手術治療。
#人人關注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