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夕,嘉會耳鼻喉科門診來了一位年輕患者,因年底工作量激增,已連續熬夜加班十幾天,時不時有耳鳴發生,但未予重視,直至當天早上醒來時突然發現左耳聽力差了許多,緊張不已便前來就診。醫生結合病史及聽力結果,診斷為“突發性感音神經性耳聾”,囑其趁著春節假期好好休息。春節後複查時,結果令人欣慰,聽力已恢復了一大半!
@Soogif
據世界衛生組織2019年資料顯示,全球約有11億12-35歲的年輕人正面臨無法逆轉的聽力損失風險。而暴露於娛樂環境中的噪音、個人音訊裝置音量過大等,是造成聽力下降的“罪魁禍首”。
@Soogif
加之頻繁熬夜、睡眠不足、精神壓力大、心情焦慮等因素,起初可能只有耳鳴,他們卻不以為然,自以為年輕的身體壯如牛,只當是一過性的症狀,沒想到,突發性耳聾卻已悄悄降臨。
PART.01
突發性耳聾及其臨床特徵
突發性耳聾(sudden hearing loss,SHL),簡稱“突聾”。以突發性感音神經性聾(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SSNHL)為主,指突然發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
2019年美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AAO-HNS)釋出的《最新版突發性聾臨床實踐指南》中,突發性感音神經性聾(SSNHL)診斷標準如下:
72h內發生的連續3個頻率≥30dB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圖蟲創意
突聾的患者常在晚間或晨起時,突然發現自己有一隻耳朵聽不見,耳聾可逐漸加重,也可雙耳同時發病。臨床上約90%的突發性耳聾患者伴有耳鳴,50%的患者伴有耳悶、耳脹,30%的患者伴有眩暈或頭暈,甚至有部分患者會伴有焦慮、抑鬱等精神症狀。
PART.02
為什麼會得突發性耳聾?
以前,突發性耳聾多見於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可現在,由於生活方式改變、工作壓力加大等因素,突聾的發病有日益增加的趨勢,發病年齡也趨於年輕化。
該病的病因複雜尚未明確,發病誘因眾多,看起簡單的行為或普通的疾病,可能導致或誘發內耳供應血液的血管痙攣、栓塞、內耳膜迷路病變、內耳出血,致使聽力突然下降。
@圖蟲創意
以下原因可能導致突聾:
生氣、憂鬱、悲傷等負面情緒刺激;
熬夜過多、過度勞累、精神緊張等身心壓力大、長時間高分貝的噪聲刺激;
病毒感染:研究表明,上呼吸道感染者中突聾發生率為8%-30%。能引起突聾的病毒有帶狀皰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腺病毒Ⅲ型等。
內耳血管病變: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及心血管疾病者,內耳血管更易發生痙攣和形成血栓。
內耳窗膜破裂:用力噴嚏、擤鼻、嘔吐、排便、性交、大笑等或潛水和異常的飛行活動,可導致靜脈壓和腦脊液壓力驟然升高,引起內耳蝸窗、前庭窗膜破裂。
PART.03
突聾,越早治療越好
發現耳朵聽不見了,千萬別大意,趕緊上醫院!
突聾越早治療效果越好,一定抓住72小時治療黃金期,這是治癒有效率最高的時間段,最晚也儘量別拖到2周後。
@網路
約1/3~2/3的突聾患者可能在2周內恢復部分聽力,若2周內聽力恢復一半以上,後期完全恢復的希望較大;反之,2周內變化較小,2周後也不太可能有更大恢復。
到了醫院,醫生會仔細詢問病情,認真檢查耳朵,包括外耳道及鼓膜,最重要的是進行純音測聽,獲得聽力檢查結果。如伴有眩暈症狀,可能還需進行前庭功能檢查、頭顱和內聽道的MRI。
開始早期治療後,需要提早隨訪測定聽力,以評估早期治療效果,並確定是否需要挽救性治療。
@網路
發病2周內的初始治療
在突聾發病2周內,皮質類固醇為初始治療的一線用藥,最常見的是口服,也可經鼓室內注射區域性給藥。同時可合併接受高壓氧治療。
常用藥物有:
潑尼松甲潑尼松龍地塞米松發病2周後的補充治療
在突聾發病後2~6周內,若聽力改善不滿意,或聽力未完全恢復時,鼓室內注射皮質類固醇為一線補充治療方法。同時,亦可合併接受高壓氧治療。
皮質類固醇就是激素,大家可千萬別一聽激素就搖頭,聽力能否恢復就看它了!
治療後隨訪
應在初始診斷後6個月內隨訪測試聽力。若治療效果不佳,聽力損失到了重度或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聾,那麼在一定的時間後可藉助聽力輔助裝置,如佩戴助聽器等。
PART.04
如何預防突發性耳聾?
01張弛有度,勞逸結合
從臨床上看,長時間熬夜、休息不好、過勞狀態是突發性耳聾的常見誘因。不少白領患者反映突聾發作前曾連續加班,學生患者多在熬夜備考時發病。這也是突聾的發病人群逐步年輕化的主要原因,年輕人可不能在健康面前太過驕傲哦!
@Soogif
02舒緩心情,樂觀向上
研究發現,生氣、憂鬱、悲傷等負面情緒,都可能誘發突發性耳聾。日常工作、生活中要保持情緒穩定,心情舒暢,切忌暴怒狂喜。
03遠離環境噪音
參考我國衛計委、國家勞動總局制定的《工業企業噪聲衛生標準》,每天的噪聲暴露不能超過85分貝連續8小時,也就是說超過這個強度就很可能會造成噪音性耳聾,相同的噪聲暴露量,還有88分貝4小時,91分貝2個小時、106分貝3分鐘以上也能造成聽力損害。
@Soogif
人體長期處於噪聲環境下,聽覺器官長期處在興奮狀態,極易疲勞,造成聽力下降。同時,噪音環境也容易使人心情煩躁、失眠,以致血壓升高、心臟排出血量減少,從而影響內耳供血,最終影響聽力。
04合理使用耳機
地鐵及公交車的背景噪聲通常高於70分貝,人們在當下使用耳機時會不自覺地提高耳機音量,若使用時間過長則有損傷聽力的風險,如果要戴,建議選擇降噪耳機。
@Pexels
戴耳機應遵循“60-60-60”原則:
在外界噪聲<60分貝的環境下;耳機音量<最大音量的60%;連續使用耳機<60分鐘。05開車、坐飛機、潛水時注意保護耳部
開快車時,窗外風馳電掣般的噪聲可能超過100分貝,對聽力損傷很大,故建議乘車時關上車窗。飛機起飛、降落時,因氣壓會發生劇烈變化,對耳膜產生影響,輕則造成耳悶、耳鳴,重則可能造成耳內劇烈疼痛、鼓膜穿孔出血等,影響聽力。潛水時因氣壓變化也會出現類似情況。坐飛機耳部不適可以透過吞嚥、打哈欠、捏鼻鼓氣等動作開啟咽鼓管,緩解耳痛,嚴重鼻塞時建議避免乘飛機及潛水,必要時可提前預防用藥。06定期體檢
耳聾可以是耳朵本身的問題,也可能是受到其他器官疾病連累。所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諸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甲狀腺功能異常等都可能是潛在殺手,每年一次體檢是很有必要的。
-
主要參考文獻: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sudden hearing loss (update).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19 Aug; 161(1_suppl):S1-S45
彭日順子, 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