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前些日子,一位個案在進行私人瑜伽療愈(Yoga Therapy)課時告訴我,在過年返回老家時,讓她的身心狀況產生極大的起伏,不管是家人的生活觀或是價值觀,都讓她覺得難以理解與接受。因此,她度過了一個相當糟糕的新年假期,甚至不知道該如何與家人相處。

聽完個案的這段經歷,我心裡其實頗有感觸,我也跟許多人一樣,平時多生活在同溫層裡,周遭朋友的很多觀念,其實差異並不算太大,但與上一輩的觀念卻存在著許多衝擊。在我的原生家庭裡,仍然隱含著工作至上的過往觀念,認為金錢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如果可以賺錢,就應該把握機會,其他的休閒、娛樂先擺在後面,等以後生活富裕了,再去享受退休生活就好!

在面對這樣的情境時,我同樣會感到不自在,因為那與我的價值觀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而這也可以說是人們遇到極大歧異時常見的正常反應。但我們可以嘗試同理他們所經歷過的時空背景,那不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只是與我們很不一樣而已。

我們很容易會因為一個人的某些特質或觀念,而產生對於這個人的觀感,即心理學中提到的“以偏概全”現象。但其實那些觀念和特質只是一個人的其中一小部分而已,我相信在一個人的身上,一定還擁有著其他我們認同,且充滿人性溫暖的部分,如果我們可以嘗試去看見這些部分,對於人的觀感或者彼此的相處,通常可以產生正面的影響。

在瑜伽療愈的方法中,有一項就是“相對面”的練習,當我們覺察到自己或外在人事物的某一種樣貌、特質或感受時,會引領自己去覺察相對的面向。以我自己的例子而言,假設我不喜歡家人對於金錢的觀念,我會去覺察及體會其他令我感到喜歡或溫暖的部分,譬如:家人總是會把最好的先留給我們這些子女、總是把我們放在心上,關心著我們……等。當我們越能看見一個人的不同面向,我們越能看見並認識完整的一個人。

這不是要勉強自己去喜歡每一個人,我們依舊可以選擇是否要與某個人深交,依舊可以選擇生活在自己的同溫層裡,但我們可以學習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其他人事物,以理解及同理的心與對方相處,也包括我們如何看待及與自己相處。對於那些難以割捨的親人,或許這是一種可以改善彼此關係,並照料自己內心感受的方法!

10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不想給血管“添堵”,做好4件事,少吃3物,或有助於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