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44歲的呂女士被頭暈折磨好幾年了,時常都暈暈沉沉的,偶爾還伴有心悸、噁心。去看過神經內科、耳鼻喉科、中醫科,驗過血,做過超聲,都沒啥大毛病。也試過熟人推薦的各種偏方,但症狀是反反覆覆,治療效果不佳。近日來,他來到瀋陽四院骨傷門診,才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病根兒。

原來呂女士是患了交感性頸椎病!此類患者在門診並不少見,多有頸3-4、胸2-4椎體的輕度側彎、偏移。透過針灸鬆解,整理脊柱,啟用核心等治療後患者症狀明顯改善,頭暈消失。

骨傷門診主任侯巖介紹:交感型頸椎病的頸椎病中最難診斷、最易漏診的一種型別,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千奇百怪”,最易被誤診、漏診,其中眩暈又是最為常見的症狀,常被誤診為“耳石症”、“眩暈症”等。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長時間使用電腦、手機、低頭或長期伏案工作的人員,加之不良生活習慣,其頸椎勞損增加,造成發病有年輕化的趨勢,同時由於頸椎的變化,導致壓迫神經、血管,進而導致交感型頸椎病的發病率明顯升高。

上圖為最為常見不良習慣

頸椎病重在預防:

一、 保持良好的工作習慣。

在坐姿上,要儘可能保持自然端坐位,調節桌、椅之間的高度比例,避免頭頸部過度後仰或前傾、前屈,使頭、頸、肩、胸保持正常生理曲線避免看書。

二、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看電視時倚著沙發,或半躺半靠在床頭;避免過長時間操作手機;體育活動之前,應進行較充分的準備活動,防止頸椎及其它部位的外傷;冬季應注意保暖。

三、睡眠時選擇正確的枕頭。

這點是最為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略。

同時被普遍錯誤理解的。枕頭的目的是在睡眠時保持頸椎的中立位,即讓頸椎保持正常曲度。

高度:“高枕無憂”被近代醫學和一些健康教育家們所錯誤解釋,導致全民低枕,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頸椎病的增加,我們在臨床中發現,頸源性眩暈患者睡眠時大多側臥,低枕或無枕。關於枕頭的高度,我國古代醫書裡早就指出:“高下尺寸,令側臥恰與肩平,即仰臥亦覺安舒。”古人有“三寸長壽,四寸無憂”之說。這裡的寸為“同身寸”(中指中節屈曲時手指內側兩端橫紋頭之間的距離看做一寸),大約是9-12釐米,(人體的高矮胖瘦是有差異的),是枕的高度,正好符合我們的生理彎曲。而“高枕無憂”所對應的的是“臥如弓”,即側臥。

軟硬度:枕頭以軟硬度適中,稍有彈性為好。枕頭太硬(核桃、石子、黃豆等),頭頸與枕接觸的相對壓力增大,引起頭部不適;枕頭太軟(乳膠、記憶棉等),則難以維持正常高度,使頭頸部得不到一定支援而疲勞,同時導致頸椎出現側彎、偏移,進而出現眩暈、耳鳴等一系列症狀;一般枕芯多選用稻穀殼、蕎麥皮。

四、頸椎周圍肌肉的功能訓練

適度肌肉力量訓練可以採用肌肉能量技術與普拉提的結合進行。

1. 力量練習:

1) 用單手給予頭顳部給予阻力,頭部向同側應用50%力量進行抗阻側屈,對抗維持10秒。左右交替進行。

2) 用雙手給予額頭給予阻力,頭部應用50%力量進行抗阻前屈,對抗維持10秒。

3) 用雙手給予枕部給予阻力,頭部應用50%力量進行抗阻後伸,對抗維持10秒。

2. 拉伸練習

姿勢: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全身放鬆,兩眼平視,均勻呼吸,站坐均可。

1) 左顧右盼:頭先向左後向右轉動,幅度宜大,以自覺酸脹為好,維持30秒以上。

2) 前後點頭:頭先前再後,前俯時頸項儘量前伸拉長,幅度宜大,以自覺酸脹為好,維持30秒以上。

3) 左右兼顧:保持肩部水平,頭向左側屈,幅度宜大,以自覺酸脹為好 再右,時頸項儘量前伸拉長,維持30秒以上。

7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自身免疫性胰島素受體病,出現胰島素增多,伴有低血糖,有自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