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顳下頜關節脫位是指在張大口時受外力及其他因素的影響使髁狀突的位置超過正常張大口的拘位置(止於關節結節的正下方)而越過關節結節到達其前上方而不能自行復位者。由於髁狀突的運動超出了正常範圍,升肌群可發生反射性攣縮,併發生疼痛,使髁狀突緊緊地抵於關節結節的上前方而難於自行復位。關節脫位可分為單側脫位及雙側脫位。

(一)病因

1:外傷性脫位:頦部受到外力衝擊,或使用食管鏡、氣管鏡、開口器,強行開口時用力不當而致顳下頜關節脫位。

2,習慣性脫位:多發生於老年、缺牙較多的患者。因缺牙多造成關節結節比較平坦,關節囊及韌帶鬆弛,因此打哈欠、大笑、咬大塊食物時可發生關節脫位,且易復發。

(二)治療

即時復位,讓病人端坐,術者立於患者正前方,以二拇指伸入患者口內,放在下頜磨牙面上,若患者缺牙,可放在磨牙的牙槽嵴上。術者二拇指纏以紗布,以防病員不自覺咬傷,並避免損傷病人牙齦,拇指位置應儘可能向後,其餘手指握著下頜體,復位時拇指向下壓迫下頜骨,其餘手指將頦部向上後推,在向下壓迫下頜骨時,由於患者咀嚼肌的不自覺反射收縮,使下壓困難,但這一步驟又是能否復位的關鍵,因為脫位的髁狀突的位置是抵於關節結節的上前方。關節結節的阻擋,以及咀嚼肌的收縮,阻止了髁狀突退回到關節凹內。因此必須將髁狀突壓低至關節結節的下方,才能使髁狀突越過關節結節而復位。

在下壓下頜骨時為了使咀嚼肌放鬆,可與患者交談,分散患者注意力,緩解患者緊張狀態。按照上述方法握緊下頜體,將下頜骨輕作上下搖動,並逐漸加大搖動動作,趁患者肌肉放鬆時,立即向下壓迫下頜骨,並向後上方復位。病人咀嚼肌過度緊張,可在嚼肌及顳肌區進行按摩或普魯卡因封閉後再復位。若脫位時間在一週以上者,由於節內及關節周圍組織水腫與滲出,可能產生粘連,咀嚼肌長時間處於不平衡的攣縮狀態。此時需全身麻醉下復位,或手術切除關節內的增生疤痕組織後才能得到復位。

復位後應限制下頜活動,必要時可用顱頜繃帶固定下頜2-3周,有利於脫位時牽拉過度的韌帶關節囊等組織得到恢復,以免復發.

13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為什麼每個月大姨媽都不按時到來,和哪些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