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湘雅醫院發表了一篇文章,表示口腔頜面科有50名住院患者,其中45人有口腔癌,44人有長期食用檳榔病史。
在湖南,檳榔是一種社交工具,親友們在一起見面,遞上檳榔就如同遞煙一樣,只不過檳榔老少皆宜,就連兒童也會食用。早在2003年時,檳榔就被認定為1級致癌物,一旦長期食用就會有誘發口腔癌的機率。
當然,並非吃檳榔就會得口腔癌,只是機率會呈幾何倍數增加。研究發現,我國只用了十年,就讓口腔癌患病率增加了二十倍,66%的檳榔食用者都有口腔粘膜病變,普通人這一機率為1.5%。
吃檳榔歷史悠久早在漢朝時,檳榔就已開始被人們食用,不過當時食用時需要用上“扶留葉”包裹起來,然後放在嘴裡慢慢吞嚥,直到嘴唇變紅才行。
當然,那時檳榔主要是被當成藥用,目的是將身體裡的寄生蟲殺死。特別是南方人,因環境比較潮溼,瘴氣也很多,時間長了就形成了吃檳榔的文化防身。
到了宋代,吃檳榔已成為百姓生活中的習慣,清代時乾隆皇帝和嘉慶皇帝都愛吃檳榔,主要是當時醫療技術差,百姓們多吃檳榔“防身”。而在這一時期,湘潭因被屠城、瘟疫等情況,百姓們紛紛吃檳榔殺菌,這一習慣被保留下來,並一直延續至今。
如今,北方、中部不少地方也出現了吃檳榔的現象,在便利店或超市裡都可購買。很多人認為“檳榔加煙,法力無邊”,從而嘗試品嚐,截止2019年底,我國已有超6000萬檳榔食用愛好者。
檳榔到底多“毒”?在我國,60%的口腔癌患者都有長期吃檳榔的病史,因口腔癌,有些人不得不將舌頭、牙床等病變地方割除,然而檳榔帶來的好處並不多,只能說提神醒腦,反而它對人類的患處卻多到數不勝數。
檳榔中的生物鹼成分多,尤其是檳榔鹼、檳榔鞣質,醫學發現其有致癌、遺傳毒性。一般人體的口腔黏膜會自動革新,老細胞脫落,新細胞生長。
然而檳榔鹼卻讓這一平衡被中斷,加快老細胞的壞死,時間長了可能會造成口腔粘膜纖維化,患病者會有口乾感覺,且進食時比較疼痛,食物吞嚥有些困難。久而久之,還會誘發出口腔癌,此時粘膜、舌頭都會爛掉,其劇痛感讓人痛苦無比,只能依靠營養液維持生命。
同時,檳榔渣也會讓胃部受刺激,以至於胃粘膜發炎或穿孔,孕婦食用後容易血壓超標,胎兒血量銳減,營養難以供應,胎兒發育畸形機率加大。
同時,檳榔纖維粗大,長時間咀嚼食用,會讓牙齒嚴重磨損,容易誘發牙結石,也會導致牙齦被刺傷,牙齦被迫發炎,牙齒黑黃等。
不過讓人成癮是最大的禍害,很多人最初只是為了能提神才吃檳榔,然而檳榔鹼卻讓人有種“醉檳榔”的感覺,它是一種激動劑,可讓人體產生興奮,腸道蠕動速度加快,消化液分泌比較盛,食慾也會加強,腺體分泌量加大,神經節和骨骼肌也會為此興奮。
腎上腺激素也會釋放,讓人的神經出現錯覺,並誘發神經細胞釋放活性氧等有毒成分,並破壞或導致神經細胞死亡,人會有麻木感,日常反應也會變得遲鈍,為此,它被稱為“軟性毒品”。一旦成癮,想要戒掉就難了。
北美多國禁售印度是檳榔最大食用國,其口腔癌發病率卻位居全球第一,據統計,一年有超2.5萬人因口腔癌而死。而湖南作為最大的檳榔消費大省,口腔癌發病率在全國平均20倍以上。
美國從1976年就宣佈各州不能運輸檳榔,印度規定在檳榔食材上要貼上警告標語,加拿大也已宣佈禁售檳榔,2019年中國規定檳榔企業禁止在全國進行廣告宣傳。
很多人對一級致癌物的概念並不明確,其實砒霜就是1級,而“三聚氰胺”是3級致癌物。然而,其他東西大家避而遠之,檳榔卻成了社交工具,沒人嫌棄。
國內之所以不禁售,說到底還在於金錢生意,畢竟上千億規模的產業誰不眼紅,進貨3元賣到市場上就是10-20元,高階系列更是賣出50元一包,2018年湖南的檳榔產值就突破500億元,正是經濟效益高,才讓其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