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修補破損的血管。血小板的表面糖衣能吸附血漿蛋白和凝血因子Ⅲ,血小板顆粒內含有與凝血有關的物質。當血管受損害或破 裂時,血小板受刺激,由靜止相變為機能相,迅即發生變形,表面粘度增大,凝聚成團。
血小板增多
當血小板數值大於400時即為血小板增多,這個時候就需要考慮是否存在血液系統疾病,可以隨訪觀察,如若長期數值高於500,建議進一步做骨髓穿刺檢查。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常見於骨髓增生性疾病,介於良性與惡性之間,前者是因為發展緩慢,早期病死率低;後者是因為疾病數值過高產生的併發症風險,進展為其他的惡性血液腫瘤性疾病。
在血液臨床上,血小板增多常發生在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等情況;也可見於急慢性炎症,缺鐵性貧血及癌症患者,此類增多一般不超過500×10^9/L,經治療後情況改善,血小板數目會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脾切除術後血小板會有明顯升高,常高於600×10^9/L,隨後會緩慢下降到正常範圍。
血小板減少
當血小板數值低於100即為血小板減少,在臨床上,這種情況常見於血小板生成障礙,如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血小板破壞增多,如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功能亢進,戈謝病等,消耗過度如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家族性血小板減少如巨大血小板綜合徵等。
血小板減少是引起出血時間延長,嚴重損傷或在激狀態可發生出血。當血小板計數<50×10^9/L時,輕度損傷可引起面板粘膜紫癜,手術後可以出血;當血小板計數<20×10^9/L時,常有自發性出血。
同時在表面第Ⅲ 因子的作用下,使血漿內的凝血酶原變為凝血酶,後者又催化纖維蛋白原變成絲狀的纖維蛋白,與血細胞共同形成凝血塊止血。血小板顆粒物質的釋放,則進一步促進止血和凝血。血小板還有保護血管內皮、參與內皮修復、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所以在以上內容看了,血小板在人體的重要性,多了少了都不不行,在日常生活中,要防止出血的措施,早日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