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影響我國居民健康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患病人數眾多,隨著年齡增加,患病率逐漸增加,特別是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患病率高達50%以上,相當於每兩個老年人,就可能有一個人患有高血壓。現階段,我國居民對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仍然偏低,特別是有效治療控制率,仍處於較低水平。隨著患病時間的增加,高血壓可引起我們機體出現一系列的併發症,簡單來說,如果不進行有效治療,凡是動脈血能夠流經的地方,都可能發生損害,我們務必引起重視,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一起學習高血壓的相關知識。
一、高血壓如何診斷?高血壓的診斷,我國目前仍以診室測量血壓140/90mmHg為標準,具體診斷標準為未服用降血壓藥物的情況下,如果首次發現收縮壓≥140 mmHg 和 / 或 舒張壓≥90 mmHg,建議在一個月內複查兩次,如果非同日三次血壓均超過上述血壓診斷值,即可診斷為高血壓。由於人體血壓處於不斷的動態變化過程中,所以我們在進行血壓測量前,需安靜休息至少五分鐘,避免飲茶、飲咖啡和飲酒,並需排空大小便後進行測量。關於血壓的具體測量方法,後續我們會為大家詳細講解,這裡就不再贅述。
二、高血壓如何治療?高血壓一經診斷,即應積極就醫,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規範化治療,目前治療方法主要有生活方式干預和降血壓藥物治療,其中生活方式干預主要包括:減少鈉鹽攝入、嚴格戒菸、避免飲酒、控制體重、增加運動及保持良好的心態,降血壓藥物的使用,應注意個體化,使用過程中需注意監測血壓變化,根據病情調整治療方案。總之,高血壓治療的原則在於控制血壓達標,保證血壓長期平穩,並進行綜合管理,以減少心腦血腦併發症的發生和死亡發生的風險。
三、降血壓藥物何時開始使用?我們建議高血壓一經診斷,均應開始使用降血壓藥物,並同時進行嚴格的生活方式干預。有人問高血壓早期是否可以先改善生活方式,暫不使用降血壓藥物,一般不建議大家這樣做,如果大家強烈要求,對於新診斷的原發性高血壓,如果血壓水平不超過160/100mmHg,且未合併冠心病、心力衰竭、腦卒中、外周動脈粥樣硬化病、腎臟疾病或糖尿病,可以先進行單純生活方式干預,最多三個月,如果血壓仍未控制達標,則必須開始使用降血壓藥物。如果血壓在160/100mmHg以內,可以單藥起始,而如果血壓超過160/100mmHg或收縮壓超過目標血壓(詳見第四段)20mmHg或舒張壓超過目標血壓(詳見第四段)10mmHg或高血壓分組在高危及以上時,建議聯合用藥,必要時三聯降血壓。
四、高血壓患者血壓應該控制在多少?不同人群應分別控制在多少?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建議大家應將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內為宜,對於老年人群來說,血壓控制目標可以適當放寬,建議60-79歲的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應至少控制在150/90mmHg,如能耐受,最好控制在140/90mmHg以內為宜,對於年齡超過80歲的高齡高血壓患者,最好控制在150/90mmHg以內,不必強求低於140/90mmHg。如果合併有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腎臟疾病伴有蛋白尿以及糖尿病時,如能大家能夠耐受,建議將血壓儘量控制在130/80mmHg以內為宜。
希望大家引起重視,高血壓並不可怕,只要我們堅持規範化治療,都能很好地控制血壓達標,減少併發症的發生,但如果大家不引起重視,不進行規範化治療,血壓常常會出現很大的波動,發生心腦血管併發症的風險也會增加,嚴重時甚至出現死亡。希望本文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有任何疑問,歡迎文末留言,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