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秋季,不少人便開始失眠了。中醫認為睡眠時,陽氣內斂,陰氣出,醒著時則相反,陽氣出,而陰氣內斂。秋季主收斂,此時陽氣開始收斂,陰氣開始逐漸旺盛。
如果你是一入秋季便失眠加重,想來不外乎陽氣不能順利收斂,或邪火內盛,因秋氣收斂而導致邪火鬱結於內,從而引起火擾心神。
今天,咱們不談怎麼吃藥,而是跟古人一起學習一下怎樣才能獲得一個良好的睡眠。
先睡心,後睡目
睡方何在?睡鄉有路在心安,古人云:“先睡心,後睡目。”睡覺時排除一切雜念,不再思考問題,保持心情恬淡虛無,舉念即除,漸除漸少,自會得以安眠,最重要的是心靜、忘己。
所以古之“寤、寐”有別:“神棲於目謂之寤,神棲於心始為寐。”只有“心”與“神”相會,才能真正入睡。
睡臥之處如有縫隙來風,應及時避開,尤其不適合體質虛弱者或年老之人。人在入睡之後,氣血執行緩慢,如有涼風不斷,易導致氣血經脈凝澀,而誘發中風、心絞痛、胃痛、腹瀉等疾病,尤其平素就有慢性疾病的人更應注意。
臥不覆首
“臥不覆首”的說法,源於《千金要方》。原文講:“冬夜不覆其頭,得長壽”。頭為諸陽之會,為一身陽經匯聚之所,氣血執行旺盛。覆首,一來容易影響氣血的執行,二來可能引發頭部出汗,腠理舒張,從而令病邪乘虛而入。
更重要的是,從現代醫學來說,覆首而臥會影響到呼吸的順暢,降低睡眠品質。
凡人臥,春夏向東,秋冬向西。中國古代大醫孫思邈主張:凡人臥,春夏向東,秋冬向西。即春夏兩季頭朝東睡,迎接陽氣,秋冬兩季頭朝西睡,安養陰氣。如果是嫌麻煩或者需要補陽氣的人群,可以簡單地保持頭朝東的睡姿,就是很好的睡眠養生法了。
有權威的《禮記·玉藻》要求“恆東首”,即一年四季均頭向東睡,據說是日出東方。
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中醫古籍《黃帝內經》曰:“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也就是睡好子午覺,子時是晚23時至凌晨1時,此時陰氣最盛,陽氣衰弱;午時是中午11時至下午13時,此時陽氣最盛,陰氣衰弱。子午覺,有利於人體養陰、養陽。陰氣盛則入眠,陽氣旺則醒來。
古人將睡眠的時間規律總結為:“春夏宜早起,秋冬任宴眠,宴忌日出後,早忌雞鳴前”。養成良好的睡眠規律,有利於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