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因失代償性肝硬化住院的患者,輸注白蛋白,將白蛋白水平提高到≥30g/L的目標,並不比目前的標準護理更有益。
肝硬化是由一種或多種病因長期、反覆刺激造成肝臟瀰漫性損害,其特點為慢性瀰漫性結締組織增生,肝細胞變性壞死、再生和肝小葉結構損害及假小葉形成。早期肝功能尚可代償,肝硬化發展到一定程度,超出肝功能的代償能力,稱為肝硬化失代償期。
多種病因均可以導致肝硬化,包括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均可)、慢性酒精中毒、長期肝內外膽管阻塞、長期營養不良以及化學毒物和藥物影響等。其中,我國作為肝炎大國,乙型肝炎一直是引起的肝硬化的重要原因。
失代償性肝硬化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為為肝功能減退和門靜脈高壓所致的症狀和體徵。由於免疫力下降和全身性炎症增加都會導致器官功能障礙和死亡,因此白蛋白水平一直是反映免疫功能及營養水平的重要指標。
白蛋白由肝細胞合成,約佔血漿蛋白總量的50%-60%,具有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和免疫調節等作用。在肝硬化住院患者中,白蛋白水平低與死亡風險增加有關。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人血白蛋白廣泛應用於臨床,白蛋白輸注甚至被認為是肝硬化患者臨床治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其治療的合理性及安全性未形成一致的結論。
為此,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員的學者牽頭了一項名為ATTIRE的國際性大型試驗,旨在全面評估每天輸注大量白蛋白是否能比“標準治療”給晚期肝硬化住院患者帶來更多的顯著獲益。相關結果發表在最新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
該研究為隨機、多中心、開放標籤、平行組試驗,涉及入組時血清白蛋白水平低於30g/L的失代償肝硬化住院患者。患者被隨機分配接受20%人血白蛋白溶液長達14天治療或接受標準護理。研究的主要終點是治療開始後3至15天內出現新感染、腎功能障礙或死亡。
結果共納入777名患者,其中酒精是導致肝硬化的原因之一。白蛋白治療組每位患者的白蛋白總輸注量中位數為200g(將白蛋白水平提高到≥30g/L),而標準護理組每位患者的白蛋白總輸注量中位數為20g。
總的來說,靶向白蛋白組(380名患者中的113名[29.7%])和標準護理組(397名患者中的120名[30.2%])之間發生主要終點事件的患者比例沒有顯著差異(OR=0.98)。在出院時或第15天時對兩組發生上述事件的患者比例也沒有差異(OR=1.04)。與此同時,與標準護理組相比,白蛋白組發生的嚴重或危及生命的嚴重不良事件反而更多。
綜上,對於因失代償性肝硬化住院的患者,輸注白蛋白,將白蛋白水平提高到≥30g/L的目標,並不比目前的標準護理更有益。
參考文獻:
A Randomized Trial of Albumin Infusion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N Engl J Med 2021; 384:808-817. DOI: 10.1056/NEJMoa202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