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血清轉化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大三陽”轉“小三陽”。研究表明,“大三陽”轉“小三陽”通常在肝炎暴發的3個月內發生。
什麼叫做肝炎暴發?現在醫學上定義為:丙氨酸轉氨酶(ALT)突然升高至正常上限(ULN)的5倍以上。
為什麼肝炎暴發後反而有助於病情的轉歸呢?這是因為肝炎暴發被認為是針對HBV的強烈內源性免疫反應的結果,隨後HBV病毒載量和HBV抗原降低,“大三陽”轉為“小三陽”。研究表明,在乙肝暴發患者中,18個月內自發的“大三陽”轉“小三陽”的機率>60%。
在核苷類似物(口服抗病毒藥)治療期間,更高的治療前ALT水平,尤其是>5倍正常值的ALT水平,也被發現與持續口服抗病毒藥治療期間更高的“大三陽”轉“小三陽”機率相關。
然而,目前還不清楚的是,當肝炎發作患者的ALT水平高於5倍正常值時,患者是否會有更高的“大三陽”轉“小三陽”的機率?另外,在口服抗病毒藥治療的整個過程中,乙肝爆發對HBeAg轉陰率的影響是否長期持續,這也是未知的。針對上述問題,最近一項研究發表,旨在探討不同ALT水平對“大三陽”轉“小三陽”機率的影響,以及在口服抗病毒藥治療期間每年HBeAg轉陰的影響。
研究概況該研究招募恩替卡韋或替諾福韋治療HBeAg陽性慢乙肝患者。排除既往有治療史的HBeAg血清轉化和逆轉患者。分析治療前年齡、性別、肝硬化、基因型、ALT、HBsAg、HBV DNA水平。計算了每年HBeAg轉陰的機率。
結果顯示,290例患者中,3年累計“大三陽”轉“小三陽”機率為58.1%,有肝炎患者高於無肝炎患者(67.6%對39.6%,P<0.001)。第一年HBeAg轉陰率與ALT升高呈正相關。肝炎暴發患者的HBeAg轉陰係數在半年時為0.74,到第一年下降到0.33,此後下降到接近無肝炎暴發患者的水平。
從以上資料可以發現,治療前ALT水平更高的患者“大三陽”轉“小三陽”的機率更大。而治療前ALT水平對HBeAg轉陰率的影響不是持久的,主要在口服抗病毒藥治療的第一年有效。
這提示我們,要客觀地看待肝炎的發生。肝炎的發生並不絕對是不好的事件,它代表我們機體內免疫系統的活躍。另外,文章還提示,對於那些HBeAg陽性的患者,在口服抗病毒藥治療的第一年後,新增免疫調節劑等策略可能有助於轉小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