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下肢不等長俗稱“長短腿”,在人群中很常見,但“長短腿”有真性和假性之分,即原發和繼發之分。
真性長短腿是一種結構性下肢不等長,多數與外傷和先天性發育有關,主要為股骨、脛骨、跟骨發育畸形、短縮或骨折脫位及病變所致的縱向短縮或變長。
假性長短腿是一種功能性下肢不等長,居大多數,診斷和鑑別診斷較為複雜。病因主要有:
1、神經失衡,中樞神經系統內在失衡的一種外在表現,導致的一種緊張性的持續的腰臀或下肢的不對稱收縮;
2、力學失衡,生物力學傳導的改變,如骨盆本身發育或病變所導致的變化,如傾斜、旋轉等;
3、臨床疾病,如腰突症的疼痛保護避痛反應(肩上型和腋下型所致的脊柱側彎),椎管內脊髓的病變,如脊髓栓系綜合徵等均可導致脊柱和骨盆的側彎,而造成雙下肢的不等長。
評估長短腿的方法如患者仰臥或俯臥,檢查者手持的方法,比較的位置,甚至上床的姿勢都可能對結果會有影響。下肢不等長對人體最大的影響是會造成人體肌肉骨骼系統不對稱,產生代償模式。當重心偏移至較短下肢的一側時,人體會試圖透過改變骨盆、脊柱、腿部以及足部的相對位置來糾錯,久之肌肉失衡,疼痛出現。典型的代表人群是女性產後骨盆的恢復不當。“長短腿”會引發姿勢性功能障礙,如增加了脊柱側凸的發生率,引起腰痛,甚至可以透過代償累及髖關節和膝關節以及踝關節。結構改變對功能的影響,以及與症狀之間的相關性還需經過專業的醫學評估,治療也不盡相同。真性“長短腿”治療主要是適配鞋墊,改善長短。假性“長短腿”則因人而異,精準評估,精準對因治療。
事實上,人體結構並非是完全左右對稱,不僅有“長短腿”,還有“長短手”,“大小臉”等,長短腿不是產後女性的專利,男性一樣存在。每個人都有慣用的發力方式、特殊習慣和利手等,這些都會產生個體性不對稱的變化。當發現有“長短腿”時不必驚慌,更不必焦慮,首選去找專科醫生檢查或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