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的起源,是2018年《英國醫學雜誌》發表的一篇論文,文中研究了普利類藥物(ACEI)與肺癌的相關性。在傳播過程中,有人對這篇文章進行了錯誤解讀,結果形成了“普利類藥物能致癌”的結論,而真相併不是這樣。
一、原版的論文研究了什麼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病,患高血壓的人基本上都需要長期接受降壓藥物治療,所以需要對降壓藥物的長期安全性進行研究。那篇論文的研究中,發現在長期服用降壓藥物的人群中,服用“普利”的人,比服用“沙坦”的人肺癌發生率增加了14%。
很多人只看到了後面“使肺癌發生率增加了14%”的結論,而把前面與沙坦類藥物的比較忽略了。實際的資料中,使用“沙坦”的人,每年發生肺癌的人數為0.12%;使用“普利”的人,每年發生肺癌的人數為0.16%。兩種降壓藥物的致癌性相差了0.04%,而不是普利類藥物會讓普通人的致癌率大幅上升。
二、不一定都是“普利”的錯雖然在研究中,普利類藥物的致癌性稍高,但還不能確定致癌性都是“普利”的錯。因為在統計資料中,沒有排除社會經濟差異、飲食、吸菸、性別、肺癌家族史等因素對結果的影響。
打個比方說,普利類藥物有較好的心血管保護作用,適用於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壓性心臟病等疾病的治療。吸菸的人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更適宜使用普利類藥物。而吸菸本身也是肺癌的高風險因素,在對普利類藥物進行調查的時候,如果不排除吸菸的因素,就會導致在調查結果中肺癌的發生率偏高。
三、繼續用藥不要過度擔心關於普利類藥物致癌的機制,也有相關的研究,因為普利類藥物會抑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會使人體內的緩激肽和P物質的水平上升。緩激肽和P物質可以保護心血管,但也能刺激細胞增殖,所以有人猜測,這可能是普利類藥物比沙坦類藥物的肺癌發生率稍高的原因。
但現在並不能說普利類藥物就是致癌物,因為世界上各個國家的藥物監督管理局,都沒有就此事發聲。從2018年那篇論文之後,還沒有更加可靠的證據出現。還需要更多的長期研究,才能明確普利類藥物是否真的具有致癌性。所以現在大家對普利類藥物不必過度擔心,仍然可以繼續用藥。
華子想對大家說,請不要相信傳言。在國家藥監部門表態之前,普利類藥物仍然是作用明確的一線降壓藥物,對於併發糖尿病、腎病、冠心病的高血壓患者,普利類藥物仍然是最適合的降壓藥物,不必停藥或是更換藥物。
普利類藥物在使用過程中,緩激肽水平會升高,有些體質敏感的患者會出現乾咳的副作用,通常在持續用藥之後可以緩解或是消除。如果幹咳嚴重,不能緩解者,可以用沙坦類藥物替換。兩種藥物的降壓機制相似,降壓效果相仿,但沙坦類藥物對心血管的保護作用比普利類藥物低,所以普利類藥物是合併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的首先選擇用藥。
總結一下,普利類藥物的致癌性,是對一篇論文的誤讀而出現的謠言,並沒有得到最終的確定。大家不必恐慌,正常服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