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案例:

老張曾自詡“吃貨”,在和朋友推杯換盞中交流情感,後來他得了糖尿病。一晃6年過去,“好吃好喝”的口號換成了“管住嘴,邁開腿”,他常研讀親友群轉發的各種養生帖子,沉迷研究各類“降糖食品”,儼然成了一個“控糖養生達人”。最近他列了個食物清單轉發到朋友圈,說只要吃了這些食物,血糖不升反降!

老張的朋友將信將疑,拿來請我甄別,我一看,有些哭笑不得。老張的這份“降糖食物清單”很容易誤導他人。不信,一起來看看~

老張的清單如下:

上面這份清單中包含的大部分是天然食物,茶飲則包含部分加工飲料,這些食材中含有一些營養物質或植物化學物質,研究發現具有一定調節血糖的作用。

那麼這些食物真的這麼神,具有“降糖”功效嗎?

“降糖水果”?這個說法不靠譜!

真相:

清單中的8種水果每100克含糖量在7~16克之間,大部分常見水果的血糖升成指數均低於55,屬低GI水果。水果中的糖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等,吸收速度比澱粉等多糖要快很多,就算它們屬於低血糖指數食物,也難以保證對血糖的影響就小。尤其是當血糖波動較大時,不宜食用。

因此,老張的“降糖水果”清單容易誤導糖友。

另外血糖控制平穩的情況下(空腹血糖7mmol/L以下,餐後2小時血糖在10mmol/L以下,糖化血紅蛋白7.5%以下,病情穩定,不常出現高血糖或低血糖)可以吃水果,可選擇兩餐中間或者運動前、後吃水果,每次食量不易過多。

“降糖谷豆類”?別天真了!

真相:

雜糧和雜豆類與精白米麵相比,含有更多的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植物化學物質及較低的血糖指數,對控制血糖有一定幫助。儘管它們升血糖慢一些,但並不等於“降糖”。

而雜糧、雜豆類所含的澱粉量仍佔50%以上,如果不控制量,吃多了血糖一樣會升高。

“降糖肉類”“降糖水產品”?八竿子打不著!

真相:

畜禽肉、魚類富含優質蛋白質、脂肪和礦物質元素,碳水化合物含量較少,對血糖的影響小。但是這類食物並不是說可以隨意吃

一些中式烹調方法,要放植物油、糖、醬等調味品,烹調後的能量比烹調前原料本身高出許多,對血糖的影響也隨之變大,而且無形中增加了油脂的攝入量。例如松鼠桂魚,要先把魚全身裹上幹澱粉再下油鍋炸至定型,最後還要澆上糖、油和鹽熬的汁。糖友不僅要控制糖的攝入,還要控制油脂攝入量,因此,選擇清蒸桂魚更科學。

“降糖乾果”?適量才有益!

真相:

這裡列的乾果就是堅果類食物,碳水化合物含量較少,糖友覺得可以隨便吃。根據《中國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的推薦,建議每日可以吃30~50g的堅果,推薦扁桃仁、開心果代替等能量的黃油或其它油脂。實際上,堅果富含脂肪和植物蛋白質,是一種高能量食物

常見堅果中脂肪含量大於40%的有:核桃、松子、榛子、花生、葵花子、南瓜子、杏仁和開心果等。如果不做好量化,隨意吃到過量,容易造成多餘的脂肪在體內合成,增加胰島素抵抗,長期吃則容易引起高血脂和高血糖。

“降糖茶飲”?喝前需看清!

真相:

茶飲種類較多,基本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用天然茶葉沖泡的,一類是加工的含茶飲料。

天然茶葉沖泡的茶飲未新增任何形式的糖,原汁原味,糖友可以適量飲用。

含茶飲料大家則要看清楚配料表,看是否有“白砂糖、蔗糖、麥芽糖、果糖、葡萄糖、蜂蜜、果葡糖漿”等字樣,有則儘量不喝。因為這類茶飲中的糖均可影響血糖,喝一瓶下去,血糖容易升高。

劃重點總結

迄今為止,具有“降糖”功能的天然食物還未經過科學研究證實公佈,現有的研究也只能證明植物性食物中的植物化學物有輔助降血糖作用。如蕎麥、銀杏、芥菜中分離出來的黃酮類化合物,南瓜、銀耳、魔芋、香菇中分離出來的多糖類,苦瓜、羅漢果中提取的皂苷類,以及大蒜、洋蔥裡提取的含硫化合物等。

小諾老師:

這些研究很多都只是動物試驗,對人體的作用研究仍舊有限,建議糖友們諮詢您的主治醫師或營養師。

沒有降糖食物,只有穩糖之說,談食物的“穩糖”作用,往往還要考慮加工烹飪的影響,比如烹飪時油、糖和醬的量很多;加工食品中是否含有對血糖控制不利的其他成分等,這些都會影響血糖控制。

無糖食品沒糖?NO!

真相:

我國對“無糖食品”的要求是:每100克食品中含糖量小於0.5克即可標註“無糖”。這裡的糖包含蔗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或果葡糖漿等,但並不包含食品加工用的谷薯類、澱粉類原料。

大部分的無糖食品的主要原料包含穀類(小麥粉、米粉、燕麥粉、蕎麥粉等),薯類(馬鈴薯、甘薯、木薯等),澱粉類(玉米澱粉、馬鈴薯澱粉、綠豆澱粉等),還涉及到奶粉、雞蛋和油脂。其中谷類約含有70%以上的澱粉,薯類含有約15%以上的澱粉,而澱粉幾乎都是碳水化合物,這些都會升高血糖。

所以,無糖食品不一定真的沒有糖,不能隨意吃。

“降糖食品”能治療糖尿病?NO!

真相:

降糖食品不具有治療糖尿病的功效,不能代替糖尿病患者服用降糖藥物。食用上面所謂的“降糖”食品,也需將它們提供的能量計算在每天攝入的總能量中,保持能量平衡。這樣既可以品嚐到食品的美味,又不會導致血糖飆升。

11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你習以為常的10個小動作,其實很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