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醫食同源的產生

中醫主張的“醫食同源”是中國古代廣大勞動人民在社會生產與社會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遠古時期,人類在尋找可供食用的植物時偶然發現有些植物對於人類的某些疾病傷痛很有療效,於是以後就用這種植物來治療相應的疾病或疼痛。這可以說是中國醫藥學的萌芽。隨著社會的發展,中醫與飲食的關係也越來越密切,食療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了。

古人曾雲:“是藥三分毒。”食療之於中醫最大的優勢便是在於食療所用的原材料是食物,並不是中醫藥材,完全無毒,並且能達到和中醫藥材同樣的藥效。因此,食療慢慢成為中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於食療的完全無副作用和原材料的廉價性,食療越來越為人們所接受和喜愛。

明代是中國古代醫學史上的繁盛時期。明代宗提倡養生食療,注意飲食療法,這種風氣也逐漸影響著廣大的士庶民眾。此外,元朝忽思慧的《飲膳正要》、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為食療的興盛提供了理論基礎。

《金瓶梅》中的食療養生

《金瓶梅》創作於明代中後期,受明代宗提倡養生食療的影響,書中關於食療養生的描寫也有不少。例如書中第 78 回西門慶因為腿疼,想到任醫官給他的延壽丹需要用人乳吞服,就“問如意兒擠了半甌子奶”,用來吃藥。古代人認為人乳營養價值豐富,是保健治病的良藥。

如清代王士雄在其撰寫的《隨息居飲食譜》一書中說:人乳可以“補血,充液,填精,化氣生肌,安神益智,長筋骨,利機關,壯胃養脾,聰耳明目”。

除了人乳,牛乳也是極具營養價值的一種食物,並且不同於人乳的難得,牛乳的取得也更容易些。

《金瓶梅》牛乳是以兩種形式出現的,一是極具滋補功能的“酥油白糖熬的牛奶子”,另一個則是適於病人服用療養的乳餅。

乳餅是一種乳制食品。清代李化楠《醒園錄》詳細描述了乳餅的製作過程:“初次,用乳一盞,配好米醋半盞,和勻,放滾水中燙熱,用手捏之,自然成餅。

二次,將成餅原水,只下乳一盞,不用加醋。

三、四次,各加米醋少許,原水不可丟棄。後仿此。其乳餅若要吃成些,仍留原汁,加鹽少許亦可。或將乳、醋另盛一碗,置滾水中,預先燙熱,然後量乳一杯,和醋少許,捏之成餅。

二、三次時,乳中之汁,若剩至太多,即當傾去,只留少許。”乳餅味甘,性微寒,可入藥。在書中第 62 回中,李瓶兒病重,王姑子便是“挎著一盒兒粳米、二十塊大乳餅、一小盒兒十香瓜茄來看”。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金瓶梅》中凡是大病降臨之時,大多伴隨著食米粥滋補的記載。第 79 回中西門慶貪慾喪命之際,妓女鄭愛月兒認為:“人無根本,水食為命。終須用些兒。不然,越發淘淥的身子空虛了。”並且“頓爛了鴿子雛兒”親自喂西門慶吃“粳粟米粥兒”。

“粥食養生”是前代人民所一致公認的一種養生方式,粥不僅可以使體質強壯,延年益壽,其半流質的特點也特別適用於病人食用。通過上述這些描寫,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食補養生已經滲透到日常飲食當中,是當時飲食文化的特色展現。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溼氣重百病纏,中醫教你如何去溼氣!做好這三點,溼氣輕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