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簡介:郭生白出身於中醫名醫世家,第四代傳人,從事中醫臨床60餘年,通讀中醫經 典著作,極為重視中醫辨證論治,功底深厚,醫術精湛,臨床療效卓著,頗得世人贊 譽。郭老博採眾家之所長,勤求古訓,潛心研究,結合數十年臨床積累,著書頗多 ,重要著作有《傷寒論六經求真》、《本能系統論》、《陰陽五行解讀》、《論中醫 的“道”與“術”》。“本能論”是對中醫2000餘年的萃取並昇華,它告訴大家中醫 是怎麼治病的,是怎樣把病治好的,中醫是不是科學等問題,先生都作了說明。先生晚年由於對“生命本能論”的研究,對嚴重影響人類健康之三大疾病的認識產生 了重大突破,建立了“腫瘤自主排斥法”,“糖尿病自主調節法”,“高血壓,冠心病自主化脂法”,且使相關的 併發性疾病都與原發病同時消失,使患者終止了終生服藥的歷史,獲得健康的生活。

認識中醫與西醫

郭生白:

在座的朋友們,有學中醫,有學西醫,甚至也有醫學造詣很深的專家,特別是不曾學過醫的朋友們,我相信諸位都會喜歡健康。我所講的經典著作盡力用現代人的語言,現代人的思維來表述。做到學生都能聽的懂,能理解。我講的“本能系統論”是對中醫的核心思想內涵的解釋,下面是傳統的中醫與現代醫學在哲學方法論上的統一,而發生的在臨床中的重大突破。最後是本能醫療體系的臨床實錄。這是我要向大家講授的內容。

我們學醫前必須要認識:中醫是怎麼樣治病的?又是怎樣把病治好的。這個問題你不要小看它,這可是兩千年來至今未說清楚的問題。西醫是怎樣治病的?怎樣治病,怎樣治好病,這是個“哲學方法論”上的問題。要了解中醫或西醫,必須從哲學方法論中去了解,才可以得到中醫與西醫的比較。這是學醫者至關重要的。如果我們從哲學方法論中瞭解中西醫以後,我們便知道怎樣學醫,怎樣事半功倍地學醫,怎樣學成大家!比如說:中醫是怎樣治病的?怎樣把病治好的?這怎樣回答!自《傷寒論》問世以來近兩千年沒有人回答過這個問題為什麼?這是個哲學方法論解決這兩個問題,你不能回答。我也曾見過有人說,中醫治病是“望聞問切”,“辨證論治”“整體觀念”。我問他:望聞問切是中醫診斷方法之一,並不是全部。這個回答不對題目。“辨證論治”其中包含著四診。辯證法有七個、六經、八綱、臟腑、經絡、三焦、衛氣營血、三因、這些辨證法都是中醫的治病方法,各有不同。為什麼同是中醫治病,竟是這樣複雜?這其中的道理是什麼?至今沒人說清楚。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問世,一直被尊為醫學之聖經。到清乾隆年代,瘟病條辯等書傳世,引起了傷寒與瘟病的一場爭論。學經方面,非溫病;學溫病面非傷寒。這場爭論一直延續到民初。為什麼會發生這二百年的爭論?都是因為對中醫沒有一個哲學方法論的認識。民國時期,衛生官員餘雲岫要取締中醫。共和國初建時衛生部付部長王斌要把中醫與封建制度一同消滅,都是因為我們國人沒有認識到中醫的哲學方法論。

中醫的哲學方法是什麼東西呢?西醫的哲學方法又是什麼東西呢?今天我們都拿來看一看,不僅是把中醫怎樣治病,病是怎樣治好的,人人可以明白,而且中醫內部之爭論可以平息。如果把中醫的核心內涵說出來,人人都知道中醫是人類最好的遺產,誹謗中醫的人就沒有市場了。或者說無人再誹謗中醫。

中醫的哲學方法論我們用簡單的話說就是中醫用自己的哲學觀念認識疾病,治療疾病的方法,就是中醫的哲學方法論。西醫用它自己的哲學觀念來認識疾病,治療疾病的方法,是西醫的哲學方法論。中醫的哲學方法論集中體現了中醫的智慧;西醫哲學方法論同樣體現了西方人的智慧。今天我講中醫和西醫兩家的哲學方法論,目的是使大家明白這兩個醫的核心思想,它們各自有各自認識疾病的方法和治療疾病的方法。你學醫時可以相互借鑑,可以有選擇地融合,提高自己的學業。不是學醫的朋友,你對兩個醫有相當深度的瞭解,對你選擇健康也是很有意義的。

西方醫學的世界觀是什麼?醫學的世界是生命世界。西醫是怎樣認識生命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這就是西醫的世界觀。認識生命的方法和改造生命的方法就是哲學方法論。西醫怎樣認識生命?西醫從微觀世界中去認識生命。這可能要上溯到兩千年以前,西方人的祖先在牧畜生活中,從解剖畜牲開始,在人體的解剖中認識生命,改造生命。西醫在數百年以前就從解剖人體認識人的生命改造人的生命。這就是西醫 的解剖學與外科技術的淵源。西方進入工業社會,顯微技術出現,西醫藉助顯微鏡進入了人體的微觀世界,從器官組織的分割到細胞與組成細胞的更細的物質。為了進入人體生命的微觀世界,必然用分割的方法。在人體生命微觀世界中的物質量變,直接表現看生命的常態與變態。也就是有沒有疾病,疾病的進退變化。西醫在發展的道路上,走到人體生命微觀世界,發現了物質的量變與人體生命疾病的有無進退,西醫走向了成熟。因為西醫在認識生命、改造生命的世界裡,形成了完整的哲學方法。 在微觀世界中對生命的物質量變取得的認識,建立了一套認識疾病的物質量化標準。同時為西醫的對抗方法提供了疾病的“靶的”。如血糖、血脂、蛋白、抗原體等等,都是為對抗方法提供的根據,尤其對致病菌與病毒,區分的非常精細。到今天我們可以說西醫已形成一個完整的哲學方法論:對抗哲學。用分割的方法認識生命中的量變、認識疾病,用對抗的方法改造生命。這就是西醫的哲學方法論。就是西醫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觀念。我們必須承認,這是西醫對人類的貢獻。如果沒有西醫開拓生命微觀世界這條路,到現在人類還處於生命微觀世界中的盲者。

西醫有沒有不足之處呢?西醫和中醫一樣都有不足之處,而且它的不足之處是不可避免的,或者說是必然的。西醫的不足之處是什麼呢?藥源性疾病、醫源性疾病與功能性疾病治療無力。這為什麼說是必然的呢?因為哲學方法論是在微觀世界中去認識生命,所以必然要用分割的方法;看到的是物質的量變,物質量的變化只能為對抗方法提供靶的。至於生命過程,如人體的功能運動,人體的生存本能系統的活動,並不在微觀世界,而在生命的宏觀世界中。在微觀世界中認識生命、改造生命的西醫看不到生命的功能性運動與生存本能系統的活動。西醫改造生命的對抗方法是以物質的量變為靶的,無法瞭解到物質的量變是人體功能改變的結果。這是對人體功能性在認識上的不足,當然在治療上只能是侷限在與物質量變的對抗中。

藥源性疾病的不可避免,與醫源性疾病的不可避免都源出於對抗疾病的微觀認識與對抗治療理念。比如;高血壓降壓,高血脂降脂、高血糖降糖。。。這種對抗治療,即使把物質量變降低到正常值,然而病仍不會痊癒。這是為什麼呢?血中葡萄糖濃度增高,血中脂肪濃度增高。。。等等物質的量變增高並不是疾病本身,導致這些變化的功能性活動的改變才是疾病的本質。但微觀世界中只能看到物質的量變,看不到功能活動疾病本質。而且,西醫的分割方法,不是簡單地用刀來解剖,而且用生物化學的分解方法來開啟生命微觀世界的。要改造這個有病的生命世界,也只能用化學的方法合成對抗的物質,改變物質量度。結果是病不能治癒,年復一年吃化學藥。越吃藥病越多,吃藥也越多,藥害日深,肝腎損害不可避免。諸如此類的化學藥,能不吃嗎?除非有病不治,只要治,化學藥不能拒絕。這是藥源性疾病不可避免的原因。仍以心腦血管疾病為例,心腦血管“搭橋”、“支架”這類手術,在有些人心中,認為是高科技的救命手術。其實並非如此,心腦血管病不是卒然而來的,是從高血脂、高血壓、血管脂肪性硬化而來。這期間有很長一段吃化學要的過程。完全可以用傳統醫學治癒的。“搭橋”術留下一個大創傷;“介入”法要長期吃化學藥加抗排異的藥。病人體質要大折扣了。至於其他的器質性病變的切除治療,特別是扁桃體炎用切除,膽囊炎、或結石用切除,脾用切除~~~~造成醫源性傷害。這一切都是西醫的不足之處。我對大家說的沒有絲毫褒貶之意,只是講哲學方法論中的問題。說出來與大家討論,請指教。

中醫認識生命世界,保護生命世界的觀念是和諧哲學。中醫這個和諧理念是來問中華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中華民族的和諧理念形成於三千年前的農耕社會。因為人類賴以生存的是五穀蔬果,草木花實,這是綠色生物是一切動物生存的唯一條件。這些綠色生物依賴風情雨露,四時寒暑而生長。因旱澇蟲災而歉收。先民們必然注意大自然的變化,萬物之間的依賴關係,久而認識自然,敬畏自然,形成萬物相互依賴的和諧理念。中醫的和諧理念來自宏觀世界,人與自然萬物四時寒暑的相互關係。可以,中醫有“天人合一”無限整合的方法,認識生命的宏觀世界。中醫認識的生命是生命的過程,是功能,是本能。本能是動物的一個功能系統。越是高階動物,生存本能系統越發達。人是本能系統最發達的動物。這是中醫最基本的哲學觀念,其認識生命世界,改造生命世界的方法就是和諧哲學,用整合的方法,在宏觀世界中認識生命。

中醫不可能進入生命的微觀世界。中醫是怎樣治病的呢?有人說:中醫是經驗醫學。這話有人反對。說兩千年前中醫開始從經驗醫學走進了生命科學,到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問世,中醫在生命科學的理念與方法已趨向成熟。《傷寒論》中用汗、下、清、利小便,破瘀血等法來治療外源性疾病,明顯是順勢利導的排異法。這表明張仲景已經認識了生命運動過程中的生存本能系統,並利用本能系統祛除疾病,保護生命。《傷寒論》對內源性疾病以扶正的方法起死回生。這表明張仲景對生命的自主性運動系統的調節功能的認識和利用。這是中醫由經驗醫學上升到生命科學的高階,我想這不僅在當時(東漢),即使在21世紀在醫學領域也是超前的成就。可惜,近兩千年來,竟無人對這個偉大的發明加以詮釋!

中醫的哲學理念是和諧哲學觀,用整合的方法在宏觀生命世界認識生命,保護生命。在東漢便已形成這個哲學方法論。這與西醫的對抗哲學,分割方法,在微觀世界中認識生命、改造生命、完全是對立存在的。中醫對生命的認識是“陰陽合德”、“陰陽互根”,“陰陽離決”。西醫對生命的解釋是:“高分子核酸蛋白體和其他物質組成的生物體所具有的特有現象。能利用外界的物質形成自己的身體和繁殖後代,按照遺傳的特點生長,發育,運動,在環境變化時,常表現出適應環境的能力。”西醫這個對生命的認識是在上世紀發現核酸蛋白體以後才有的。距中醫的“陰陽合德”、“陰陽互根”晚了兩千多年。這個生命觀同樣表現出,一個在宏觀的認識,一個在微觀中的認識。這兩個認識在很大程度相同。都認識到生命是功能和物質組成,都認識到生命的生存本能。不同的是中醫早了兩千四五百年,兩千年前已經把生存本能用在臨床中形成系統。這就是我對中國傳統的和西方現代的兩類醫學的認識。

中醫西醫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不可以已之所長,攻人所短;應知己之不足,學人之長。近幾年我聽人說過:中醫和西醫都是對立的理念,根本不可能結合。提出中西醫結合已經四五十年,沒有看見什麼結合的成果。對這個問題我有不同的看法。對立與統一是普遍法則。對立的事物都是統一的。越是對立的,就越容易統一。陰與陽是統一的,生與死、水與火……都是統一的。比如:有生沒有死,或有死沒有生,行嗎?只要不統一,便什麼也沒有。中醫的和諧,最需要與對抗統一,整合與分割統一,宏觀與微觀統一。所謂統一,不是混合,是兩個觀念的屬性統一,規律統一,這是要深思的。我說兩個具體的病例來看宏觀與微觀。和諧與對抗、整合與分割統一出現的成果。我具體向大家講幾句。

在宏觀生命世界中我們認識到人體的功能與生存本能。我從生活中具體的事情說更明白些。如:有人四五十歲,脈象弦而細,口乾無津,有苦味,大便二三日一次,排除艱難。身體汗難出,面板甲錯,心煩易怒,神疲體倦,體重日減……從宏觀上我們看出這個人分泌系統、代謝系統、迴圈系統都發生了不同的障愛。我們如果把視野深入人體微觀世界看一看癌胚抗原的指標。如果其人癌胚胎抗原指標很高,更進一步檢測其腫瘤。這對發現腫瘤,治療腫瘤便捷簡單高效低成本。

在這個例子中,我要說明宏觀與微觀,分割與整合、和諧與對抗的統一。大家知道,我所說的宏觀是體徵,舌象,脈象,大便,小便,精神,疲勞、心煩、肌膚……但我對這些體徵表現的東西是用西醫生理功能解釋的。西醫的生理功能是從實驗中得到的微觀資訊。所以這也是微觀的東西。這不是宏觀與微觀在認識上的統一嗎!宏觀世界由整合而來的,微觀世界由分割而來的,宏觀與微觀統一,分割與整合自在其中了。至於癌胚抗原的檢測、腫物的檢測都屬於微觀理念。但根據上面宏觀與微觀統一認識制定的“利導排異法”,治療身體內外的各類腫物是成功的。這種治法是人體本能系統排除體內異物的順勢利導。順勢利導就是順其自然的趨勢,給以有利的引導。這種治法是整合的,宏觀的,和諧的,一個本能系統其中被表現出中西醫哲學方法論的統一。

體內癌細胞是怎麼樣排出來的,腫物又是怎麼樣被排出來的呢?在血液中的異物,在迴圈過程中,由外分泌腺,分泌到胃、腸道、泌尿系統、汗腺…….排出體外。比如:分泌、分解、泌出、代謝,在這個過程中日復一日消化,直至消失。我向大家說明:這是假說,今後我會用微觀的生化實驗來證明這個過程的。今天我們可以用宏觀的病理邏輯來說明這個過程。

比如:每一例腫瘤病。包括息肉、囊腫、肌瘤,脂肪瘤……,對本能系統來說,沒有治法的區別,一律是“利導排異法”。其結果都一樣:日復一日地消化直至消失。這個事實怎麼解釋?凡是存在的東西都是有理的。這個事實的道理是什麼?我的解釋是:一個本能排異系統的存在。排異系統應該是內分泌系統根據生命需要而分泌種種生化酶。生化酶在迴圈中無所不至,腫物在生化酶的作用下漸漸分解,再由迴圈經分泌腺泌出於代謝系統。如果不是這個過程怎麼會不分腫物生長的部位,又不分腫物的質與量,都是用一樣的方劑,都是同一的效果:排出體外而痊癒。腫瘤的質量不論,生長部位不論,在同一排異方劑治療而同愈,這是足以證明排異本能系統與排異過程的實在性。支援排異系統排異過程還有排除腫瘤所產生的系統效應。腫瘤患者如肌膚甲錯,或斑塊、斑點、丘疹之類在排異中逐漸消失,肌膚變得白淨細嫩、潤澤,這不表明這個人的代謝、分泌功能的提升嗎?再如腫瘤患者在口乾咽苦、百竅乾燥、便秘失眠、身體無汗、男子陽痿,女子陰冷……在排異治療中,以上這些症狀先後消失,我們看到的這些症狀消失了,知道這是系統的效應。內分泌,外分泌一個分泌系統,一個迴圈系統,一個代謝系統,是三個系統在共生性本能調節下,組成了一個排異本能系統。排出了體內異物。

我說這個病例的用意是說明宏觀生命世界與微觀生命世界的統一,整合理念與分割理念的統一,和諧與對抗的統一,必然會發生認識上的發展和臨床療效的昇華。希望大家在腫瘤排異的病例中領悟到中西醫在哲學方法論上的統一,這將是醫學模式上的改變。

我再舉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為例,進一步說明,中醫的整合、宏觀和諧理念與西醫的對抗、分割、微觀理念的統一、在臨床上發生的重大突破。

我們常常見到:糖尿病患者在併發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早博、房顫、心絞痛、脂肪肝、前列腺肥大、間歇性跛行、大便秘、失眠、口腔潰瘍不愈、風溼性關節炎,眼底出血……這個病例怎麼治?先治糖尿病呢?還是先治高血壓冠心病?內分泌科,心血管科,眼科,泌尿科……起碼這個病人要走五六個科室。各科給各科的藥吃。這個治法有多大合理性我們不談。這只是一個分割理念下的現象。如果找中醫治,這我就說不清楚了。因為中醫可以說沒有一個臨床治病的統一標準,中醫各有見仁見智的方法。這是中醫的歷史悠久,自由發展,流派眾多,各逞一說,承傳任意,造成這種局面。根據目前流行的中醫的治法,可能是“調理調理”。這個“調理調理”是什麼意思?怎樣的治法?說到這裡,我就更說不清楚了。不知,不敢妄言。

對這病,在中醫和諧理念與對抗理念,整合與分割、宏觀與微觀統一的本能系統醫療體系來看,再複雜的症狀經過整合便很簡單了。心腦血管病是血管脂肪性粥樣硬化造成的大管血管病,肢疼肢麻跛行是周圍血管病,脂肪肝,前列腺肥大,眼底出血都是脂肪血造成的血管病。而高脂肪血是生化代謝程式中分泌紊亂而造成代謝障礙。糖尿病與高血脂是同根同源的疾病。潰瘍不愈,風溼,類風溼之類免疫缺陷性病同樣是生化、代謝紊亂,造成免疫地下。一群複雜的病症整合起來只是一個分泌代謝系統波及到免疫,植物神經、周圍神經系統而發生的症狀。無論症狀如何複雜,在系統思想整合中看到的不是各自不同的症狀,而是系統的病理變化,當然在治療方面,也不是與每個症狀的對抗了,如高血壓降壓、高血糖降糖、高血脂降脂……把一個病分割成許多個的靶來打。而是以“自主調節法”使一個生化程式恢復其原有的正常程式,其結果是:在糖尿病痊癒的過程中,所有的併發性疾病全部消失了。這種情況姑且名為“系統效應”

我講的這兩個病例,是整合起來的兩個系統的病。一個是排異性本能系統,一個是本能調節系統。所以這幾個內源性功能性疾病,近百年以來,一直是人類的惡敵,傳統醫學中沒有成功的臨床記載,現代醫學中至今指為終身病。中外很多學者仍在探索這幾個病的治法而至今沒結果。為什麼尋找得這樣艱難?又為什麼得來又這樣容易?我想回答說:中西醫各自在半個世界中尋找,因而不可得!如果中醫在宏觀世界中分割開啟微觀世界看到了你尋找的東西,你在整合到系統中去,那麼,你是用系統的方法,治療的系統的疾病,收到的是系統的效應。我們以上述病例具體地說說這個過程。

在宏觀世界看上述的疾病,即糖尿病合併高血壓,心腦血管病,脂肪肝、前列腺肥大……等等數十個症狀,用分割觀念,它們是十幾個不同的併發症,一症一藥各有不同的治法。但用整合的觀念看,這些症狀,根據它們的病理、生理聯絡,整合到生理系統中。如血糖濃度升高,血脂濃度升高,這是生化系統中出現的代謝障礙,葡萄糖因為胰島素分泌不足而不能進入細胞利用掉,又造成血脂在血液中濃度過高,又導致血管因脂肪微粒在血管中黏附、沉積、滲入、血管發生硬化。微迴圈受阻而血壓升高。大血管病出現了,心腦血管迴圈受阻。心肌因缺血而發生、絞疼、壞死,出現早博,房顫、心率快或慢等等都是心肌缺血這一個原因。腦血管栓塞、出血,都因血壓過高而血管腔因脂肪黏附而變窄,出現栓塞、出血都是一個原因。脂肪肝、前列腺肥大都是因高血脂造成,以致肥胖、體內脂肪瘤,面板黑褐斑也因高脂肪血造成。因葡萄糖、脂肪合成、分解、轉化、利用、貯存整個生化程式紊亂,當然影響蛋白質的合成,所以造成免疫能力的低落,而易感染。風溼、類風溼。潰瘍不愈等免疫性疾病容易發生而難以治癒。上述種種症狀,我們從整合的觀念看,大血管,周圍血管,微血管,所有症狀都是迴圈系統發生的。發生迴圈系統症狀的是生化程式的紊亂。免疫系統發生的各種疾病也是因為生化程式紊亂。那麼這所有的原發與併發的疾病都是生化程式:葡萄糖、脂肪、蛋白質……的分解、合成、轉化、利用、貯存這個程式紊亂所致。我們用整合觀念把上述迴圈系統、分泌系統、代謝系統,免疫系統,甚至間接發生的植物神經病,周圍神經病。在整合:我們在微觀中看到葡萄糖,脂肪,蛋白質的量變,我們知道物質的量變是因功能的變化,物質的量變是增減;功能的變化是進退。中醫對物質與功能有精闢的認識:“陰陽互根”。“陰陽互根”是什麼?是人的生命過程。生命過程中,人體的功能把外界物質變成自己生長身體,發生功能的物質;這個物質又發生功能。這樣物質與功能相互根本的運動,就是“陰陽互根”運動。這個運動不止,生命不止;這個運動停止,生命即刻終結。這個運動是自主的。是自然造化所成。在物質與功能相互轉化過程中,生化程式的調節控制是最主要環節。大家知道生化程式是個最複雜,最有條理,最有秩序的動態的,根據生命過程的需要而時時調節運動程式。大家知道:它不僅是自主性運動系統,同時也是自主性控制系統。沒有控制便沒有調節。比如:胰島組織分泌降糖素與升糖素。這一對激素是對抗的,又是統一的。交感與副交感神經是對抗的,也是統一的。當血糖濃度升高時,升糖素受到控制,不活動,不活動即不分泌。此時降糖素分泌活動強。血糖在降糖激素分泌活動下,血中葡萄糖一部分進入細胞被利用,另一部分合成肝糖元貯存起來,或轉化成脂而貯存。當血糖濃度降低時,升糖激素分泌活動增強,在激素參與下,肝糖元酵解轉化為葡萄糖,脂肪在生化酶的作用下也會轉化為葡萄糖被利用掉。葡萄糖、脂肪,在生化過程中是自主性運動,控制調節在一個生態量值之中。我對大家說這些是為了說明:人的生命在“陰陽互根”運動中。靠近一點說:在生化程式中是自主性運動控制調節的。換一句話說:人體生命中,一切物質的量變都是功能的進退主宰。本能系統中有調控系統。在生化程式中,一切物質的量變都是功能的進退主宰。本能系統治療糖尿病、心、腦血管病及複雜的併發性疾病,正是根據上述這些認識而制度的“自主性調節法”。在臨床中每例都是系統效應。這是足以證明上述的思想方法是正確的。我希望諸位從這兩個案例中看到中醫的宏觀理念與微觀理念,整合方法也分割方法,和諧理念與對抗理念的統一,發生了一個本能系統醫學新模式。

“認識中醫”這個題目,說到這裡,我想提醒大家:中醫的傳承到今天,我們看過去,中醫在眾多的流派中,有一條主流,就是自黃帝內經到傷寒雜病論,形成的六經辨證體系。以後的各種辨證體系的出現,都是在六經辨證影響下,繁衍生出來的一家之法,但都在六經辨證之中,沒有一個超出六經的。今天我講的本能系統論,也是受“傷寒雜病論”六經辨證的啟示,在哲學方法論上與西醫的微觀理念,分割方法,對抗思想的統一,發生了一個本能系統醫療體系。本來的醫學模式是什麼?只有時間能答覆。

這一講到此結束。學醫的朋友,認識中醫是怎樣治病的,是怎樣治癒病的,你今後的道路怎樣走,我想,對你有一點幫助吧。對於不是學醫的朋友,瞭解一些中醫的核心內涵,對養生保健,擇醫都會有些好處吧。

6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挑戰1個月瘦13斤,打卡第11天,歐陽娜娜同款無米炒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