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什麼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徵的內分泌代謝疾病。

典型的臨床表現為多尿、多飲、多食及消瘦,但此種表現往往以1型糖尿病患者為多,其發病年齡通常<30歲,起病迅速。

在中國患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為主,2型糖尿病佔90%以上,年齡多>40歲,起病緩慢而隱匿,通常體重超重或肥胖,臨床表現不明顯或者無任何症狀。

血糖的正常值是多少?

空腹血糖(FPG)<6.1mmol/L

餐後兩小時血糖(2hPG)<7.8mmol/L

(空腹狀態指至少8h未進食熱量)

血糖達到多少可診斷為糖尿病?

糖尿病的臨床診斷應依據靜脈血漿血糖而不是毛細血管血的血糖檢測結果。

空腹血糖(FPG)≥7.0mmol/L或者

餐後兩小時血糖(2hPG)或隨機血糖≥11.1mmol/L

(隨機血糖指不考慮上次用餐時間,一天中任意時間的血糖)

血糖介於正常值與異常值之間會有事嗎?

6.1mmol/L≤空腹血糖(FPG)<7.0mmol/L

餐後兩小時血糖(2hPG)<7.8mmol/L

為空腹血糖受損(IFG);

空腹血糖(FPG)<7.0mmol/L

7.8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2hPG)<11.1mmol/L

為糖耐量減低(IGT);

空腹血糖受損(IFG)、糖耐量減低(IGT)統稱為糖調節異常。有人將這種糖調節異常人群比喻為“糖尿病的後備軍”,也就是說如果在飲食、運動等生活行為上不注意防範的話,很容易發展為糖尿病。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1)年齡≥40歲;

(2)有糖調節受損史;

(3)超重(BMI≥24kg/m2)或肥胖(BMI≥28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腰圍男≥90cm,女≥85cm);BMI=體重(kg)/身高(m)的2次方。

(4)靜坐生活方式;

(5)一級親屬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6)有巨大兒(出生體重≥4kg)生產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婦女;

(7)高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壓治療;

(8)血脂異常[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0.91mmol/L、甘油三酯≥2.22mmol/L],或正在接受調脂治療;

(9)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患者;

(10)有一過性類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11)多囊卵巢綜合徵患者;

(12)長期接受抗精神病藥物和/或抗抑鬱藥物治療的患者。

在上述各項中,糖調節異常是最重要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年有1.5%~10.0%的糖耐量減低患者進展為2型糖尿病。

如何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1)糖尿病前期患者應通過飲食控制和運動以降低糖尿病的發生風險,並做到長期堅持;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培養活躍的生活方式,減少靜坐時間,將有益的體育運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2)減少脂肪、膽固醇的攝入,保證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佔總能量的50%~60%。提高纖維攝入對健康有益,豆類、富含纖維的穀物類、水果、蔬菜和全麥食物均為膳食纖維的良好來源。每日定時進餐,儘量保持碳水化合物均勻分配。食鹽攝入量限制在每天6g以內,合併高血壓患者更應嚴格限制攝入量。

(3)定期檢查血糖;

(4)維持合理體重:超重/肥胖患者減重的目標是3~6個月減輕體重的5%~10%。消瘦者應通過合理的營養計劃恢復並長期維持理想體重。

(5)減少糖飲料攝入。不推薦糖尿病患者飲酒。女性每天飲酒的酒精量不超過15g,男性不超過25g(15g酒精相當於450ml啤酒、150ml葡萄酒或50ml低度白酒)。每週不超過2次。

(6)減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包括控制血脂異常和高血壓。

(7)減少吸菸,吸菸有害健康。吸菸與腫瘤、糖尿病大血管病變、糖尿病微血管病變、過早死亡的風險增高相關研究表明新發2型糖尿病患者戒菸有助於改善代謝指標、降低血壓和白蛋白尿。

西醫如何治療?

糖尿病的醫學營養治療和運動治療是控制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基本措施。在飲食和運動不能使血糖控制達標時應及時採用藥物治療。

胰島素治療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1型糖尿病患者需依賴胰島素維持生命,也必須使用胰島素控制高血糖並降低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風險。

2型糖尿病患者雖不需要胰島素來維持生命,但當口服降糖藥效果不佳或存在口服藥使用禁忌時,仍需使用胰島素,以控制高血糖並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危險。在某些時候,尤其是病程較長時,胰島素治療可能是最主要的、甚至是必需的控制血糖措施。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重點:肝硬化患者如果預防肝腹水併發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