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部分人“上半生拿命換錢,下半生拿錢養命”,到頭來,人財兩空,值嗎?尤其在2020年,經歷了澳洲大火、新冠疫情、科比去世、美國暴亂、非洲埃博拉的捲土重來等等,“健康地活著”成了人們心中最大的心願。
影響人們盡終其天年的因素雖然很多,但有兩個是非常重要的,其一是衰老;其二是疾病,那麼抗衰、防止疾病的產生便是延年益壽的重要途徑。健康的特徵包括眼睛有神、呼吸微徐、二便正常、脈象緩勻、形體壯實、面色紅潤、牙齒堅固、雙耳聰敏、腰腿靈便、聲音洪亮、鬚髮潤澤、食慾正常、精神愉快、記憶良好。
一些意外我們可能無法避免,但我們可以專注自身,愛護自身,這就涉及到養生的觀念,那麼我們如何在以祖國傳統中醫學的觀念做到正確的養生呢?
中醫的整體健康觀念在《黃帝內經》中強調了“形神合一”、“陰平陽祕”、“正氣為本”的健康觀。
1、心態很重要
“形神合一”,強調形與神的密切聯絡,只有當人的身體與精神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才能保持與促進健康。現代研究表明:高血壓、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病症與情緒焦躁、心態不平衡有著密切聯絡,開朗的性格、平和的心態是健康長壽的根本所在,這與中醫的“形神合一”觀不謀而合。正所謂“眼中有塵三界窄,心中無事一床寬”。
2、凡事講究平衡
“陰平陽祕”,表示陰陽既各自處於正常狀態,也具有相互協調、配合關係。這體現在生命活動的不同方面和不同層次上,如酸鹼平衡、血糖平衡、血壓平衡等。
3、免疫力是祕密武器
“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強調正氣充足則人體陰陽協調、人體則不易生病,正氣可以通俗理解為人體的免疫力。
中醫的養生方法1、精神養生法
人有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只有“喜”屬於良性刺激,其餘六情皆屬於惡性刺激。學會調攝,才能及時排除不良情緒。
“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心神調攝,首在靜養。少私寡慾、養心安神、節制慾望、性格開朗。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王夫之所倡導的“六然”和“四看”養生觀就是這種養生思想。做事有擔當,拿得起,放得下,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處事泰然。
2、飲食養生法
全面膳食 在《黃帝內經》中提出“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中國營養學家根據中國國情,提出了食物多樣,穀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每天吃奶類、豆類或其製品;經常吃適量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葷油;保持適宜體重;飲食清淡,少油少鹽,飲酒適量,吃乾淨衛生、不變質的食物。
合理搭配 中醫的食物分為“無味”,“酸、苦、甘、辛、鹹”。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鹹味入腎。五味調和則能滋養五臟,補益五臟之氣,強壯身體。也講究葷素搭配和粗細搭配。
審因施膳 飲食宜順應四時而調整。春季飲食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春宜辛甘溫之品,如小白菜、胡蘿蔔、芹菜等,夏季宜“減苦增辛”,可選擇辛甘苦的蔬菜,如番茄、洋蔥、苦瓜、絲瓜等。秋季,要“減辛增酸”,多選擇甘潤性平的食物,以生津養肺,潤燥護膚。冬季,要“減鹹增苦”,冬主藏精,宜進補,培育元氣,提高人體免疫力。
3、運動養生法
“流水不腐,戶樞不螻,動也,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鬱”,以現代觀點看,可以解釋為生命在於運動。傳統健身術有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等。
華佗的五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