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治療疾病來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很難取得好的療效的。為了能夠更好地"降脂",首先我們就需要來了解一下血脂的含義和構成。
血脂是血液中所含脂類物質的總稱。人體的血液由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和血漿組成,而血脂就彌散在血漿中。血脂是體內含能量的物質,源於食物,又可以在體內合成,並提供給機體新陳代謝所消耗的能量。血液中有兩種主要的血脂,即膽固醇(也稱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 醫學上稱三醯甘油),其中膽固醇又主要以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形式存在。
血脂和其他脂類-樣,不溶於水,因此,若想在血液中流動,就必須與一種特殊的蛋白質(即"載脂蛋白")結合在一-起,形成易溶於水的複合物即脂蛋白,只有這樣才可以溶於血漿中。脂質與載脂蛋白結合後形成脂蛋白,脂蛋白主要可分為4類,即乳糜微粒、極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下 面我們簡要地認識一下這4種脂蛋白。
●乳糜微粒
這種脂蛋白分子主要來源於食物脂肪,體積最大,密度最低,含外源性脂肪達95%。因為乳糜微粒在血液中代謝較快,所以它在動脈粥樣硬化形成過程中是否起重要作用目前仍有爭議。
●極低密度脂蛋白
這種脂蛋白是運輸內源性甘油三酯的主要工具,其主要由肝臟合成,含內源性甘油三酯60%。血清中極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增高時,外觀可顯渾濁。若食人大量脂肪或糖類,會增加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
●低密度脂蛋白
這種脂蛋白是轉運肝合成的內源性膽固醇的主要工具,其主要由極低密度脂蛋白代謝演變而成,含內源性膽固醇50%。血液中60% ~ 70%的膽固醇都是由低密度脂蛋白攜帶的。其含量增高時,血清不渾濁,但它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元凶之- -,所以被認為是" 壞膽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
有多種來源,除肝臟、小腸合成外,乳糜微粒和極低密度脂蛋白分子在代謝過程中也可轉化為高密度脂蛋白。這種脂蛋白分子體積最小,比重最大,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血液中20%~30%的膽固醇由高密度脂蛋白運送,並且主要是將外圍組織的膽固醇帶回肝臟代謝。高密度脂蛋白顆粒小,結構緻密,能自由進出動脈壁,可以清除積存於血管壁內的膽固醇,且不向組織釋放膽固醇,具有將組織中膽固醇轉移出來的功能,所以它被認為"好膽固醇"。
血液中的脂類含量與全身脂類總量相比只佔極少的一部分,但它轉運於各組織之間,往往可以反映出體內脂類代謝情況。正常成人血漿脂類含量相對穩定,有一定的波動範圍。食用高脂肪膳食後,血漿脂類含量會大幅度上升,但這是暫時的,通常在3 ~ 6小時後可逐漸趨於正常。短期飢餓也可因儲存脂肪的大量動員,而使血脂含量暫時升高。這就不難理解到醫院檢查血脂時,為什麼醫生要求你在進完晚餐後不要再吃其他東西,要空腹12小時後再抽血了。
1種子能降脂,早起一杯專降甘油三酯,血脂降了、血管自然也通了
補充月體亞酸成分,具有較好的降血脂作用,其中亞油酸可促進脂質代謝和促進膽固醇由消化道排出體外,因而具有降低血膽固醇和疏通血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