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脾
中醫上所說的脾,是肝心脾肺腎——五臟中的一員,是一個整體的概念,而不是特指某個具體的器官。從功能上來講,幾乎所有的腹部器官,包括胃、小腸、大腸等等都有部分功能涵蓋在中醫的脾中。
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意思是說脾是人出生後賴以生存的根本。從中醫上講,脾有三大功能“主運化、主升清、主統血”。
1.脾的運化功能
我們吃進去的食物,通過胃腸等器官的消化,可被轉化成能被胃腸吸收的微小粒子,這個過程就是化,形成的微小粒子在中醫上被叫做水谷精微。營養粒子被吸收後,主要通過血液迴圈系統送到人體的其他各個器官,這個過程叫做運。中醫認為,運、化全部由脾負責。因此脾虛之人,運、化的過程就會出現異常,就會表現出身上沒勁兒、不愛動、營養不良、虛胖等。
2.脾的升清功能
脾的升清功能包括兩個方面,一體現在脾具有維持人體內臟位置恆定而不下垂的功能,此功能異常會導致某些臟器下垂,如子宮下垂、脫肛等。二是指脾具有將營養粒子向上運送到心、腦等器官的作用,此功能異常就會導致人頭暈、精神疲憊、乏力、心慌等。
3.脾的統血功能
脾具有維持血液在血管內流動而不溢位的功能,如果此功能不足,就會血溢脈外導致出血,如月經量多、尿血、產後出血、肌肉皮下組織出血等。
中醫上講,人體在孩童階段就表現為“肝常有餘、脾常不足”, 加上成長過程中生活方式的不注意,會導致脾虛一直伴隨我們。魏主任在臨床中常常強調“脾虛”為現代疾病的特點之一,比如腸易激綜合徵、潰瘍性結腸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很多疾病的根本就在於脾虛。因此,在臨床上魏主任常常告訴脾虛的患者要避免進食生的、冷的食物,因為生冷的食物會加重胃腸的負擔,會導致脾更虛。其中生的食物包括,涼拌的蔬菜、生魚片、未經烹飪的水果、冰凍的食物等。
西醫的脾西醫上所說的脾臟位於左上腹,在胃的背面,質地軟而脆,色紅。 西醫所認為的脾臟主要有四大功能:
(1)造血的功能。脾臟是胚胎階段的重要造血器官。人成年後,脾臟仍存有少量的造血幹細胞。
(2)儲存血的功能。脾臟是血液的重要儲存庫。
(3)過濾血的功能。血液中的細菌、異物、衰老的細胞等在流經脾臟時,可被脾臟中的大量巨噬細胞吞噬和消化。
(4)免疫功能。脾臟是人體最大的外周淋巴器官,當人體受到病毒侵害時,能發揮十分重要的免疫作用。
中西醫“脾”的關係中醫的四大經典之一《難經》中將脾的形狀描述為:“脾重二斤三兩,扁廣三寸,長五寸(這與西醫解剖中的脾臟相一致),有散膏半斤(這是指西醫中的胰腺描述一致)。”所以中醫上所講的脾應該對應著西醫上的脾和胰腺。胰腺主要與消化酶、胰島素(與糖尿病密切相關)的分泌相關。可見中西醫的“脾”在功能上有重疊的地方,也有不一樣的地方,但對人體而言都是很重要的臟器,值得我們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