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時節家家雨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宋・趙師秀《約客》
今日是芒種,這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原意為“有芒之穀類作物可種”。這個時節氣溫顯著升高,長江中下游地區將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空氣非常潮溼,各種器具和衣物容易發黴。傳統中醫學認為,芒種時節暑氣漸盛,有“暑易入心”之說,因此,浙江醫院中醫內科醫生說,芒種養生,最重祛溼和養心。
一
祛溼
自然界的溼邪旺盛,極易侵犯人體,而脾虛溼盛之體也易招致外溼的侵襲。傷於外溼,溼邪困脾,影響脾運,水溼不化,可繼發溼濁內生。久而久之,就形成一個惡性迴圈。
溼氣太重,人生病後會出現各種症狀,各人表現也不盡相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簡單判斷:
一看體型。中醫認為,肥人多痰溼,體型偏胖、動作遲緩多有內溼。
二看舌頭。溼重的人,舌苔多白厚膩或黃厚膩。
三看大便。溼氣重者,多大便稀薄、或黏膩、不成形。可在大便後觀察一下馬桶,是否有黏在馬桶上,不易衝乾淨的現象。
四看精神狀態。溼重者,平時會有很困、頭沉,像有什麼東西裹著,讓人打不起精神的感覺,此外往往痰也比較多。
祛溼可以這樣做
1.要排除外溼的侵入,日常生活中,不要貪涼飲冷、久居潮溼之地,避免長期水中作業、淋雨涉水,汗出後溼衣及時更換,預防為先。
2.要防止內溼,中醫講脾主運化水液,健脾祛溼為祛除內溼的重要辦法,可以攝入具有補氣健脾利溼功效的食物(如白扁豆、薏米、紅豆、玉米鬚、冬瓜皮等)和藥物,同時要避開肥甘厚味,切忌不宜過食生冷的食物,以免助溼傷脾;同時要保持情志舒暢,避免憂思傷脾。
3.適當參加一些健身運動,保持汗出通暢,微微汗出可以很好地去溼氣。
4.中藥薰洗:可以嘗試每晚睡前中藥泡腳15分鐘。我院中醫內科特色協定處方“溫腎通絡散”,由桂枝、紅花、當歸、艾葉、獨活、三七等組成,具有溫腎通絡,活血止痛的功效,一定程度上能幫助改善寒溼重的情況,臨床觀察手足冰冷、關節疼痛、腫瘤化療後末梢神經損傷手足麻木等患者使用後療效較佳。
二
養心
1.飲食方面宜清補,儘量要吃清淡利於消化的食物,如大魚大肉、雞鴨魚肉類適當少吃,多吃蔬菜、雞蛋、豆腐等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
2.及時補充水分。汗為心之液,過多汗出易損傷心陰,出現心悸怔忡、心煩失眠等症,因此要注意及時補水,預防脫水和中暑。
3.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中醫提倡要睡子午覺,中午休息20~30分鐘,可以緩解疲憊感,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4.適當參與一些戶外活動,以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為宜,不宜做過於劇烈的運動,避免大汗淋漓,傷陰也傷陽。
5.注意精神調養,保持平和心態、情志暢達,切忌大悲大喜、惱怒憂鬱,以免傷心傷神。
6.中藥薰藥療法:我院中醫內科研製的“寧心避瘟散”,由藿香、佩蘭、石菖蒲、丁香、檀香、陳皮等組成,具有化溼解鬱、寧心安神的功效,對幫助改善睡眠也有一定效果。
推薦這款養生湯
山藥薏仁
祛溼湯
材料:麥芽10克,茅根15克,玉竹10克,山藥20克,薏苡仁30克,紅棗9枚,排骨500克,生薑3片。
做法:1.乾貨食材洗淨,稍浸泡。生薑去皮切片。2.豬排骨放入冷水煮沸,灼白瀝乾。3.把所有食材放入砂鍋內,加1500毫升清水,武火煮沸。4.文火煲2小時。飲湯時調入適量鹽。
功效:麥芽,性平味甘,能消食和中、健脾開胃,舒解肝鬱;茅根,味甘,性寒。能涼血清熱,解煩渴;玉竹,味甘,性微寒。能養陰潤燥,生津止渴;薏苡仁、山藥祛溼健脾;紅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豬排骨補陰益髓。
諸物合而為湯能清熱開胃生津、滋陰補氣、祛溼養血。湯品清潤,氣味清香,雨季食之,正合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