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上看到一些文章說放屁增多、大便異常就是腸癌的警惕訊號,引起很大的恐慌。
這種偽科學的醫學科普的確很吸引人的眼球,因為有一定的“含金量”,讓很多一部分養生達人信服,以下我們探討事情的真相。
正常情況下,胃腸道氣體攝入、產生和吸收、排出保持相對的平衡,所有放屁是正常的生理功能,不放屁才是不正常的情況,但放屁多並不是腸癌的前兆。
一般情況下每天有幾個到10個之間是正常的,假如一個人每天放屁超過20個,那就是放屁過多,放屁多常與以下幾種情況有關。
1. 進食產氣量多的食物。
大家都知道,如果比較喜歡吃紅薯、土豆、洋蔥等食品,這類食品吃進去以後容易在腸腔產生氣體比較多,胃腸積氣比較多,就會從肛門排出,肛門的排氣就叫放屁。如果是吃了產氣量比較多的食物而導致放屁增多,只要控制不再進食或少量食用這些食物,經常放屁的情況會得以改善。
2. 胃腸道菌群失調。
我們的胃腸道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很多細菌是可以幫助我們消化道消化食物的,它們相互制約,是一個微型的生態系統。當胃腸道菌群失調時,產氣細菌增多,會導致腸道里積氣增加引起放屁增多的情況。
3. “吃”進去太多的氣體。
有些人喜歡嚼口香糖或者吃檳榔,空氣可以通過人的吞嚥動作進入胃腸道。狼吞虎嚥或喜愛口腔嚼東西的人,可以導致胃腸道攝入氣體過多而引起放屁增多的症狀。
4. 腸道炎症。
潰瘍性結腸炎、慢性腸炎、克羅恩病等腸粘膜的病變疾病,因為腸道炎症刺激,而導致產氣的增加,放屁的情況也會有所增加。但是像這種情況導致的放屁增多,可以通過治癒原發病而減輕症狀。
除此之外,還有研究表明,放屁過多還與心情、肝臟功能異常等因素有關。
肛門的排氣(放屁),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放屁過多與飲食結構、腸道菌群、吞嚥過多、消化不良、腸炎等因素有關,與腸癌沒有因果關係。
人的排便是由肛門括約肌控制完成的——肛門括約肌維持正常人體的肛門功能,控制肛門的收縮和舒張,使其收放自如,最簡單來說就是排便開始和收縮結束的動作,肛門括約肌鬆弛時會出現排便異常,比如出現放屁時會伴有糞便排出,嚴重時控制不住會出現大便失禁;
肛門括約肌鬆弛常見於以下幾種原因:
1. 肛門括約肌損傷:
最多見的原因是肛管直腸肛瘻手術破壞肛管直腸和括約肌,產傷中第三度會陰撕裂。此外,內痔、肛裂、直腸脫垂、直腸腫瘤等手術處理不當,或肛管部組織遭受外來暴力、藥物注射、灼傷、凍傷等均可引起肛門失禁。
2. 肛管、直腸、結腸疾病:
最多見為直腸腫瘤及炎症性疾病,直腸腫瘤浸潤破壞括約肌,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腸息肉引起直腸炎症長期腹瀉。完全性直腸脫垂、陰部神經牽拉受損等引起肛門鬆弛。
3. 神經系統疾病:
如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脊柱裂、髓脊膜膨出、脊骶神經損傷、感染和脊髓瘤,均可引起中樞性大便異常。
4. 肛門直腸先天畸形和肛門直腸神經障礙均可導致肛門失禁。
大腸癌通常有哪些症狀?1. 排便習慣與糞便性質改變。排便習慣與糞便性質改變是大腸癌的主要臨床症狀,排便習慣的改變是指那個排便次數不規律,大便性狀的改變是指原來大便是成條的,現在變成經常是爛便或者稀爛便或者是像小指那麼小的大便,也有患者表現為腹瀉,每日數次或十數次不等。
2. 大便帶血。
大便帶血是最有可能被認為是大腸癌的症狀,特別是大於50歲人群,也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症狀。大便帶血可能與患者腫瘤侵襲性強有關,腫瘤血供豐富,生長速度快, 附近血管被腫瘤侵犯,大便的摩擦引起出血。
嚴重的患者出現黏液膿血便,大部分出現大便混血,而輕者僅表現為大腸隱血試驗陽性,肉眼無法發現,需要醫院的大便常規檢查發現。大便帶血通常無痛,應注意與痢疾、痔瘡、肛裂等疾病作鑑別診斷。
3. 腹痛 。
腹痛主要是腫瘤的不斷長大,侵犯和壓迫區域性的末梢神經而引起,疼痛性質為隱痛為特點,這個很容易誤診,常常把它當做普通的胃病或腸炎來治療。
當腫瘤長到一定的程度,佔據整個腸腔,會發生腸梗塞,這時候甚至會肛門排氣、排便停止,腹部脹得厲害,表現為絞痛,還會有嘔吐的情況。
4. 腹部腫塊。
腹壁鬆弛、年老消瘦的患者可以在腹部觸控到腫塊, 但需要有經驗的醫生才能判斷,普通人可能將硬結的大便當成腸癌。
除此之外,合併有食慾下降,體重下降,消瘦明顯,就真有可能是腸癌來了,一定要去醫院就診,必要時可以做一個腸鏡檢查(大腸經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