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便祕是很多人都會遇到的問題,經常讓人困擾不已,正常的排便規律是每天一次,可以判斷自己的消化系統是否是正常。一般正常進食的情況下,大約10~40小時就需要排洩一下,所以3天以上沒有排便行為就可診斷為便祕,若是長期、經常性便祕時,可稱為習慣性便祕。

為什麼會便祕?

1、精神因素

精神高度緊張、壓力過大、過度勞累等,不放鬆的狀態也可誘發便祕,或者早上時間緊迫,忙著上班,有了便意也來不及排便,只能憋著,這就讓神經會變的遲鈍,出現便祕的情況。

1、生活誘因

絕大多數的單純性便祕是生活不當誘發,如攝食肥甘厚味、熱性食物較多,而纖維素的攝入卻不足;各種因素造成的刻意忍住排便行為;體力活動減少,久坐辦公桌前等。

3、長期用藥

長期大量應用某些藥物,如維生素製劑、鈣製劑、可待因、鐵劑、抗組胺藥、利尿劑、抗抑鬱藥、某些降壓藥等。此外,長期依靠導瀉劑通便,突然不再服用時,也會導致便祕。

便祕的危害有哪些?

1、 影響容顏

便祕患者由於便便長時間滯留腸道,異常發酵,腐敗後可產生大量有害的毒素,易生痤瘡、面部色素沉著、皮疹等。

2、 引起痔瘡

出現便祕是由於大便乾結堵塞所造成的,便祕以後會讓腸道的空間變得非常小,導致排便大力的去擠壓腸道。在用力排便的過程當中,很容易就會讓肛管粘膜位置變歪或者是出現脫落,會導致靜脈血液迴圈非常不通暢,長時間也就造成了痔瘡。

3、 胃腸功能紊亂

便祕本身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腸道的分泌物過少造成的,而經常便祕反過來又會對腸道粘膜造成損傷,腸道經常處在惡劣的環境下,容易產生各種問題,包括長異物,消化不良等等,長時間下來還會影響食慾造成營養不良。

中醫分型治便祕

中醫認為其便祕往往是氣虛無力傳送大便,或血虛津枯不能濡養大腸所致便祕,需對症分型治療。中醫上便祕分為:

1、熱祕

表現:大便乾結,同時伴有小便短赤,身熱,口乾、口臭,口渴喜冷飲,腹脹、腹痛等。

治則:治宜選有清熱、潤腸、通便作用的,可選擇麻仁潤腸丸。

2、氣祕

表現:排便困難,大便乾結或不幹,伴隨腹部脹悶不舒,排便或噯氣後腹脹情況可緩解。

治則:治宜選擇行氣、導滯的方法。

3、虛祕

表現:大便不一定乾結,雖有便意感,卻難於排出,常伴氣短、疲乏,面色無華,舌色淡。

治則:治宜補氣、潤腸功效的藥物。

4、溼祕

表現:便祕症狀經久不愈,伴隨周身乏困,胸脘痞悶,頭暈目倦,身重懶動,食慾不振,食後痞滿等。

治則:治療宜選具有行氣化溼、健脾功效的藥物,如方藥中含有藿香、法半夏、厚朴、炒枳殼、當歸、等藥物,不但健脾又能潤腸通便。

如何調理便祕?

1、平時多喝水,水分是潤滑腸道最好的辦法。因為水分可以刺激結腸蠕動,讓腸道內大便不再幹結,可以增加便意和排便順暢感。

2、要多吃產氣的食物,如豆類、薯類、蘿蔔、洋蔥、韭菜等。可以刺激腸道蠕動,縮短食物通過腸道的時間,促進排便

3、多吃一些富含粗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糧,這類食物可以維持胃腸道的正常蠕動。

便祕如果濫用藥物,可能使腸道的敏感性降低,形成瀉藥依賴,因此,在選藥時需先諮詢相關中醫老師,中醫具有辨證施治的特點,會正確判斷自身的情況來選擇用藥,一人一方,如果辨證不正確不僅療效不明顯,還可能會加重病情,對症用藥,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芒種有“三寶”,好吃營養寓意好,讓你健康一整夏,不懂吃就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