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芍藥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藥的根。原有白、赤兩種,赤白各隨花色,單辨者入藥。酒炒用,可制其寒。張錫純言:“白芍出於南方,杭州產者最佳,其色白而微紅,其皮則紅色又微重。赤芍出於北方關東三省,各山皆有,肉紅皮赤,其質甚粗,若野草之根。”

一、芍藥的功效:

白芍味苦微酸,性涼微寒。歸肝、脾經。功效能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抑肝陽。養血中間有收斂之性,為“肝家要藥”。

現代常用於血虛萎黃,月經不調,自汗,盜汗,脅痛,腹痛,四肢拘攣,頭痛眩暈等症的治療。

赤芍味苦微寒。歸肝經。功效能清熱涼血,祛瘀止痛。汪昂言:“赤芍主治(與白芍)略同,尤能瀉肝火,散惡血,治腹痛堅積,血痺疝瘕。經閉腸風,癰腫目赤。”

二芍之區別,自古醫家多認為“白補赤散”。汪昂言:“白補而收,赤散而瀉。白益脾,能於土中瀉木;赤散邪,能行血中之滯。”

名家名著摘要:

《本經》:“治邪氣腹痛,除血痺,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藥利小便,益氣。”

《本草求真》:“赤芍藥與白芍藥主治略同,但白則有斂陰益營之力,赤則只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則能於土中瀉木,赤則能於血中活滯。”

《長沙藥解》:“入肝家而清風,走膽腑而瀉熱,善調心中煩悸,最消腹裡痛滿,散胸脅之痞熱,伸腿足之攣急,吐衄悉瘳,崩漏胥斷,洩痢與淋帶皆靈,痔漏共瘰癧並效。”

張錫純言:“芍藥味苦微酸,性涼多液,善滋陰養血,退熱除煩,能收斂上焦浮越之熱下行自小便瀉出,為陰虛有熱小便不利者之要藥。為其味酸,故能入肝以生血;為其味苦,故能入膽而益膽汁;為其酸苦性涼,又善瀉肝膽之熱,以除痢疾後重。”

彭子益言:“芍藥降甲木,桂枝升乙木。”

二、芍藥的配伍應用:

1.用於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崩漏,自汗、盜汗等證。白芍能養血調經、柔肝止痛,常用於各種婦科疾病方中。如配伍當歸、熟地、川芎等,即為補血聖方四物湯。若行經腹痛可再加元胡、香附等;若腹寒崩漏不止,可配伍阿膠、艾葉炭、炙甘草,即膠艾湯。用於營衛失調,中風外感,或表虛自汗、盜汗等證,常配伍桂枝、甘草、生薑、大棗,即“群方之祖”桂枝湯,可燮理陰陽,調和營衛。其與桂枝配伍,一溫一涼,一散一收,一開一斂,一升一降,可謂盡顯組方之妙。配伍牡蠣、龍骨、柏子仁等,可增強斂陰止汗功效,治陰虛陽浮引起的盜汗。

2.用於肝氣不和,脅痛,脘腹疼痛,或四肢拘攣作痛。白芍最善養血柔肝,緩急止痛。如配伍當歸、白朮、柴胡等,即治血虛肝鬱、協肋疼痛之名方逍遙散。大劑量芍藥配伍炙甘草,即以治肝脾失和、脘腹攣急作痛和血虛引起的四肢拘攣疼痛見長的芍藥甘草湯。小建中湯亦取此意。如配伍防風、白朮、陳皮等,即治腹痛瀉洩之名方痛瀉要方。若下痢腹痛,常與木香、檳榔、黃連等藥配伍。

3.用於肝陽上亢、頭痛、眩暈之證。白芍善平抑肝陽,如配伍生地、牛膝、代赭石等,即張錫純自擬治療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痛、眩暈證之名方建瓴湯。

4.用於溫熱病熱在血分,身熱、發斑疹,及血熱所致吐血、衄血等證。赤芍能清血分鬱熱,常與牡丹皮配伍應用,或配伍生地等,如犀角地黃湯用法,或丹梔逍遙散用法。若斑疹色不紅活之證,可配伍紫草、蟬蛻等,即紫草快斑湯。

5.用於血滯經閉、痛經及跌打損傷瘀滯腫痛諸證。赤芍能祛瘀行滯並緩解疼痛。活血通經常配伍當歸、丹皮、川芎等,即滋血湯。若外傷瘀痛,常與桃仁、乳香、紅花等活血祛瘀之藥配伍。

6.用於氣滯血瘀、中風後遺症。如配伍黃芪、地龍、當歸、桃仁、紅花等,即王清任治療偏枯痿痺證第一名方補陽還五湯。

7.用於癰腫、目赤腫痛等證。赤芍善涼血、祛瘀而散腫消癰,並能止痛、瀉肝火。如治療癰腫疔毒,可配伍金銀花、黃連、蚤休等,即奪命丹;治肝熱目赤,常與菊花、木賊、夏枯草、桑葉等疏散風熱之品配伍。

8.張錫純言:“(芍藥)與當歸、地黃同用,則生新血;與桃仁、紅花同用,則消瘀血;與甘草同用,則調和氣血,善治腰疼;與竹茹同用,則善止吐衄;與附子同用,則翕收元陽下歸宅窟,惟力近和緩,必重用之始能建功。”可謂言簡意賅。汪昂亦言:“同白朮補脾,同參、芪補氣,同歸、地補血,同芎瀉肝,同甘草止腹痛,同黃連止瀉痢,同防風發痘疹,同姜、棗溫經散溼。”可謂論之精詳。

三、芍藥的用法用量:

芍藥常入煎劑,幾克至十餘克乃常用量,若取其柔肝止痛之性,與甘草配伍往往幾十克以上方可取效。

若入血分,取其涼血活血之意,赤芍為宜;若斂肝緩急止痛,或利二便,白芍為宜;若取補養肝血,炒白芍為宜。

四、芍藥的應用注意:

因芍藥性偏寒涼,故虛寒性閉經症忌服。陽衰虛寒之證,亦不宜單獨應用。除此之外,自古有十八反之說,不可不知。

《本草》言:“惡石斛、芒硝,畏硝石、鱉甲、小薊、反藜蘆。”可作一般性了解。

朱丹溪言:“以其酸寒伐生髮之氣也,必不得已,酒炒用之可耳。”此用炒芍藥之緣由。

李時珍言:“產後肝血已虛,不可更瀉也(不宜用)。”

你一瞥微笑

喻含春意

我領會於心

於是愛慕於你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常用鍼灸配穴、補瀉及其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