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說到夏季養陽,很多人就有一個疑問,明明夏季陽氣最重,為什麼我們還要養陽呢?中醫夏季養陽又有哪些方法呢?跟著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夏季為何要養陽

一般來說,夏天應該是陽氣比較旺的時候,中醫有一句話叫“陽逢陽旺,陰逢陰盛”,很多人會問,那為什麼這個時候還要養陽,不會“火上澆油”嗎?

事實上,到了夏天人體容易出汗,“陽加於陰謂之汗”,出汗離不開陰和陽,人之所以能出汗就是因為陽在後面,推動著陰從身體裡出來,叫汗。所以,如果汗出的多,傷的不僅僅是陰,一開始是“氣陰兩傷”,時間長了就是“陰陽兩傷”了。有時候大汗以後,人會感覺非常疲乏勞累,其實就是傷了陽氣的表現。

此外,天熱時人的本能反應是尋求降溫,但如果降溫過了頭也會傷陽。比如空調溫度太低,時間長了就容易傷陽氣,容易造成一些“空調病”。再比如,吃的或喝的太涼,喝冰鎮啤酒不過癮,還要再加冰塊,也會傷到陽氣。

《黃帝內經》中很多觀點乍一看有點自相矛盾,但是仔細琢磨,它實際上是一個辯證法。我們今天說的這個“養陽”就是一個辨證的概念。比如有的人說,開春後就不能吃羊肉了,因為它太熱,但這和“春夏養陽”的概念並不矛盾。假如你陽氣從來不虛,也沒有受寒的機會,就不存在補陽的問題,但一些長年怕冷的人,到了夏天就該重視養陽了。

夏補陽,效果好

中醫的外治法在冬病夏治中是一個很好的體現,實際上這裡面還蘊含了一種中醫的預防思想。意思是不要等到冬天天冷了,陽虛加重時才想起來補,平時就要多加註意,甚至到了炎熱的夏天也要注意預防,提前溫陽補陽。

中醫的治療方法叫“因勢利導”,在夏天溫陽補陽其實是藉助天時,正好這個時候陽氣壯,比冬天補的效果好,貼三伏貼、冬病夏治就是這個道理。曾有人質疑過中醫的三伏貼,對其持懷疑的態度。但我想說的是,養生本身就是一個修正體質的過程,效果肯定會慢。中醫的很多養生保健方法你不要指望它太神,堅持才是硬道理。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有一項課題,是觀察三伏貼到底有沒有效的。第一年時,幾乎看不出來有什麼效果,第二年還沒有什麼差異,堅持到第三年就開始明顯見效了。

所謂“三伏貼”更適合陽虛的人使用,不能隨意濫用。例如,屬於大火熱體質的人,貼三伏貼肯定效果不好。還有一點就是要看貼在哪裡,有一些穴位是大家都適合的,比如足三裡,它是一個強壯穴,男女老少都可以貼,但是有一些穴位就不能隨便貼了。因此,不管是三伏貼也好,補陽藥也好,如果濫用可能會造成無效甚至是反作用,最後倒黴的不僅是中醫理論,更是患者自己。

夏季養陽祛溼要遵守7個原則

第一:溼熱

一般來說,夏天多暑多溼,人們經常會出現頭沉重、抑鬱、倦怠、胸悶、胃口不好等症狀。

夏季飲食宜清淡,可多吃具有清熱利溼作用的食物,如綠豆粥、荷葉粥、紅小豆粥等,或用冬瓜與蓮葉、薏米共煮湯喝。此外,要多開窗通風。

第二:健身

很多人存在這樣一個誤區:由於夏天出汗多就懶於運動了。其實夏季仍需堅持適量的運動,但不應在Sunny下運動,要及時補充水分。

飯後1小時再運動,且運動不宜太劇烈,可選擇散步、慢跑、游泳等運動。

第三:睡眠

夏天晝長夜短,很多人睡得晚,起得晚,把生物鐘打亂了。

只有保證充足的睡眠,才能維持身體各項機能正常運轉。夏季睡眠養生要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規律。早起、午睡,可以彌補睡眠不足。建議成年人每天保證7小時高品質的睡眠。

第四:養陽

“陽氣不足,溼邪不去”,吃再多補品藥品也無濟於事,絕大多數疾病都可以通過養護陽氣、祛除溼邪來防治。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中醫認為,在人體陽氣旺盛的時候,將陽氣培養得更旺,可抵禦疾病的侵襲。

少食冷飲:夏天酷暑難耐,此時人們喜歡喝冷飲,吃寒涼食物,但這樣會損傷脾胃、消耗陽氣。因此,夏天要少食冷飲和瓜果;喝水以溫開水為宜;多吃溫補食物,如紅棗、枸杞、當歸、肉等。

適當運動:夏天外界陽氣最旺,多到戶外活動,可補充能量、調暢氣血、養護陽氣,但不宜運動過度。

保暖避寒:有些人一到夏天,就整天不離電風扇或空調,這樣寒涼之氣會從面板、毛孔侵入人體,易傷肺衛之陽氣,導致上呼吸道免疫力下降,細菌、病毒易乘虛而入。

按摩湧泉穴:中醫認為,“精從足底生”,精即指人體能量。足底有一個重要穴位,即湧泉穴。《黃帝內經》中說:“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湧出灌溉全身四肢各處。因此,可於每天空閒時按摩湧泉穴。

走路壯陽:走路也可固護陽氣,每天走半小時左右。

第五:飲食

夏日飲食不宜過飽,通常只吃七八分飽即可,但一定要注意全面、均衡地搭配營養。另外,夏季氣溫高,剩菜剩飯易被細菌汙染,所以新鮮菜最好新鮮吃;生吃瓜果,應洗淨削皮;用來切熟食的刀、板要和切生肉、生菜的分開。

雖然人與人的體質不盡相同,但飲食都應定時定量,遵循“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的原則。夏季應儘量少吃辛辣、油炸食物,以保護好腸胃。

同時,要多飲水,增加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攝入。

第六:精神調養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就是說,夏季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精神飽滿,如萬物生長需要Sunny那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於氣機的通洩。

與此相反,舉凡懈怠厭倦,惱怒憂鬱,則有礙氣機通跳,皆非所宜。嵇康《養生論》對炎炎夏季有其獨到之見,認為夏季炎熱,“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即“心靜自然涼”,這裡所說就是夏季養生法中的精神調養。

第七:起居調養

夏季炎熱,“暑易傷氣”若汗洩太過,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噁心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體育鍛煉時,應避開烈日熾熱之時,加強防護。合理安排午休時間,一為避免炎熱之勢,二可恢復疲勞之感。每日溫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僅可以洗掉汗水、汙垢,使面板清潔涼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鍛鍊身體的目的。

因為,溫水沖澡時的水壓及機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體表血管擴張,加快血液迴圈,改善肌膚和組織的營養,降低肌肉張力,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增強抵抗力。另外,夏日炎熱,腠理開洩,易受風寒溼邪侵襲,睡眠時不宜扇類送風,有空調的房間,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女人、老人最易陽虛

很多人即使到了炎熱的夏天,手腳依舊很涼,這就是陽虛的一種表現。我曾經看過一個特別嚴重的病人,40多歲的女性,大熱天從河北來北京看病,還穿著厚厚的羽絨服,一邊拿著毛巾擦汗,一邊說怕冷,這位病人就屬於陽虛。《傷寒論》中說“陰陽氣不相順接”,陰和陽接不上了,手腳就涼。當然,它也可能有很多種原因,最常見的就是陽虛。

陽虛最常見的表現,首先是怕冷;從舌頭上看,一般是舌體胖大,顏色淡,或者白白的,或者是水汪汪的;另外還有一個規律性的表現就是眼淚、鼻涕、口水動不動就流出來了,女性也可能表現為月經量大,尿失禁。大笑或打個噴嚏後,尿就出來了,這是因為陽虛以後容易固澀無力。

從臟腑來講,陽虛分為心陽虛、脾陽虛、腎陽虛等,那麼,如何鑑別自己屬於哪種陽虛呢?比如說心陽虛,張仲景有一句話叫“其人插手自冒心”,有點胸悶、心慌、憋氣、怕冷,這些都是心陽虛的表現;脾陽虛,主要是消化吸收有毛病,表現為大便比較稀、肚子脹等;腎陽虛,大家都知道,最常見的就是腰膝痠軟等問題;還有我們上面說到的手腳怕冷,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脾腎陽虛。此外,還有一個肝,但我們不說“肝陽虛”,我們稱為“寒邪入肝”、“寒滯肝脈”等,最常見的表現就是小腹發涼,男的甚至會牽扯到陰囊部位。

說到容易陽虛的人群,女性相較於男性更多,從年齡段來區分,則是老人居多。其表現不只有手腳冰冷,還可能背部發冷,女性小肚子怕冷的也比較多,或者腰以下腿腳冰涼等,有的女性月經不規律,有淤血,顏色發黑,怕冷。雖然表現的部位不同,但都有一個寒的問題在裡面。

以上是夏季養陽的一些注意事項,您知道了嗎?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想要肺部保持健康,養成3個肺部排毒的生活小習慣,遠離肺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