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放射科是醫院重要的輔助檢查科室之一。

我們在醫院檢查的時候,

有的醫生會說:你先拍個X光,

查出來有必要我們再拍個核磁共振。

這讓很多患者一頭霧水:

為什麼照了X光,還要照核磁共振?

為什麼不能直接拍核磁共振呢?

甚至有時候還要做CT呢?

這些令人一頭霧水的問題,今天我們一一解答。

首先來看看這些基礎性知識…

一: X射線到底是什麼?

X射線攝片機,包括普通X射線攝片機、計算機X射線攝影系統(CR)、數字X射線攝影系統(DR),我們常把X攝像俗稱為拍X光。

它可對人體胸部、腹部、腰椎、四肢等部位進行正位、側位進行攝影診斷。

X射線長這樣哦

二: X射線輻射高嗎?

在獲得影像同時,受檢者也會接受一定的輻射劑量。單次檢查的劑量並不高

但因為此類裝置解析度高,曝光成像時間極短,大大縮短了病人檢查和等待的時間。

按照環境保護部和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2017年聯合釋出的《射線裝置分類》公告,X射線攝片機屬於Ⅲ類射線裝置,Ⅲ類為低危險射線裝置,一般不會使受到照射的人員產生放射損傷。

三: 核磁共振又是啥?

舉一個例子,相信大家都搖晃過礦泉水瓶。

在搖晃的時候,你會發現水分子會開始振動,我們的手能感受到這種振動,過一會兒水分子才會平靜下來

核磁共振也是這樣。

核磁共振,英文簡稱MRI,是目前能用於人體身上最為精密和昂貴的醫學成像裝置之一。

它會使人體中所有水分子磁場的磁力線方向一致,這時磁共振機的磁場突然消失,身體中水分子的磁力線方向,突然恢復到原來隨意排列的狀態。

四: 這麼說核磁共振輻射更大?

錯!

核磁共振無射線傷害,不存在電離輻射,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影像檢查方式。對於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椎間盤疾病,需要觀察軟組織,優選核磁共振;同樣,對於關節、肌肉、脂肪組織檢查,核磁也是首選。

五: 那我選擇核磁不更好嗎?

核磁共振雖然沒有輻射,但是禁忌症較多,所以究竟選擇X光、核磁共振還是CT,都需要醫生對症選擇哦。

六: CT據說比X光更清楚,是這樣嗎?

舉一個形象的例子,麵包大家都吃過,如果把CT比喻成切片面包那就非常形象了。

我們可以看下圖,現在把X光片的影像看作是後面那個還未切開的吐司,在最上面一層隱約可以看見一些由內向外發散的小黑點,但不是很清晰。

我們再給吐司做一個“CT檢查”,把它切開成一片一片的。做完檢查之後發現,裡面竟然別有洞天!剛剛不確定的小黑點原來是一顆一顆的葡萄乾,而且當中還有若干的葡萄乾。

細細回味一下,相信大家能體會兩者在影像學表現上區別了的吧。

所以,CT是利用X射線束對人體某部位進行斷層掃描,獲得人體被檢部位的斷面或立體影象。它可以提供人體被檢查部位的完整三維資訊,可使器官和結構清楚顯影,清楚地顯示病變。

CT檢查對骨損傷、胸部疾病、心及大血管等具有重要的診斷價值,已廣泛應用於臨床。

在必要的時候,CT是非常有意義的!

CT長這樣

七: 那我直接拍CT不行嗎?

NO!

X光片和CT的原理是一樣的,都是利用X射線的穿透作用,透過組織密度不同的人體後形成輻射線衰減強度不同的影像。

但是,CT輻射劑量較普通X射線機大,患者所接受到的輻射劑量會更大一些,不宜將CT檢查用於常規診斷手段。

如果在X光片上發現可疑的病變影像,又不能確診時,這時我們才會再建議給予CT檢查作為加強輔助。

X射線攝片、CT、磁共振成像已成為三駕馬車,三者有機地結合,能使當前影像學檢查既擴大了檢查範圍,又提高了診斷水平。

希望透過今天的科普大家可以不用談放射色變,專業的醫師會幫助大家選擇合適的放射方式,幫助我們更好的找到病因,更快的治療疾病。

6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清晨睜眼起床,到底應不應該空腹喝一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