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麴黴毒素最容易藏在這些食物中。
說到避免餐桌上的致癌物,大家都能舉例比如:剩菜要少吃;油炸燒烤要少吃;燻肉臘味加工肉要少吃;不要吃太燙的……如果你能列舉上述,小編要給你打90分,看得出你是個關注健康的人。不過,今天要說的,是另一個容易被忽視的一類致癌物。它的隱蔽性太強,以至於我們往往忽略了它——黃麴黴毒素。
1它的毒性有多大?黃麴黴素的致癌力也居首位,是目前已知最強致癌物之一,可誘發骨癌、腎癌、直腸癌、乳腺癌、卵巢癌等。每千克中含有1毫克就為極毒,相當於一噸糧食中有1粒芝麻大小的量。
攝入量大時:可發生急性中毒,出現急性肝炎、出血性壞死、肝細胞脂肪變性和膽管增生。
持續微量攝入時:可造成慢性中毒,生長障礙,引起纖維性病變,致使纖維組織增生。
黃麴黴素的毒性比氰化鉀毒10倍;更可怕的是,它隱藏在你家的廚房裡,100℃的開水也煮不死它。
2黃麴黴素最愛在這些食物裡黃麴黴素廣泛存在於各種農作物中,尤其是油料作物。
01 花生
花生對黃麴黴毒素的敏感性很強,花生髮黴不能吃!雖然其中不一定含有黃麴黴素(比如汙染根黴,那就沒有黃麴黴毒素),但出於食品安全考慮,也應該要扔掉。
02 玉米、稻米等糧食
在收穫、貯存糧食的過程中,很容易發生黴變,遭到黃麴黴毒素的汙染,尤其是在雨季。
其中,玉米的胚部體積大,含水量高,再加上含糖也較多,在溫暖、溼潤的環境中易受汙染。
03 核桃、杏仁、瓜子等堅果
堅果一旦變質,也可能會產生黃麴黴毒素。
黃麴黴毒素味道發苦,假如在吃堅果類零食時,感到味苦,一定要馬上吐掉並漱口。
剩下的零食也最好丟掉,因為黃麴黴菌是以孢子形式傳播的,食物之間極易牽連黴變。
04 土榨油
自制油或“土榨油”更好?其實安全隱患更大!
首先,食用油原料沒人把關,如果用了黴變的玉米、花生和菜籽等,很容易導致黃麴黴素感染。
再則,如果榨油裝置清洗不乾淨,同樣會造成食用油發生黴變。
有人會說:加熱不就行了嗎?
錯!黃麴黴毒素的熱穩定性太好了,在260℃以上的高溫才會分解,以至於常規烹調和加熱都難以分解掉它們。
05 鮮奶
如果奶牛吃了被黃麴黴毒素汙染的農產品,會導致牛奶中出現黃麴黴毒素。
3太毒了,咋辦?記住:一旦黴變,扔扔扔!
穀物表面上長有黃綠色黴菌或破損、皺縮、變色;
花生輕微變黃甚至發黑、味苦;
甘蔗瓤部顏色略深,呈淺棕色,有暗灰色斑點,聞起來有黴味或“酒糟”味;
紅薯表皮會呈現褐色、有黑色斑點或乾癟多凹,薯心變硬、發苦。
這些跡象都表示食物黴變了,及時扔掉,要記得別餵給家裡的貓貓狗狗豬豬雞雞。
科學儲糧:保持乾燥、通風
在儲存食物時,要記得低溫、通風、乾燥。
另外,別一次性屯太多,最好買小包裝的。一旦黴變了,整包整袋都毀了,這對吃貨來說可是災難……
儘量買正規廠家生產的、包裝完好的食用油。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每一次都要徹底清洗餐具,不給黃麴黴毒素留下可乘之機。
多吃新鮮蔬菜,研究證明,葉綠素有助於降低黃麴黴毒素B1的吸收率。
4這些黃麴黴素的“常識”,都是錯的此外,小編也要提示你,這些關於黃麴黴素的“常識”,都是錯的。
黃麴黴毒素可以讓大蒜變紅?錯。
完全不知道網上流傳的這種“檢測方法”是什麼原理。還是那句話,有大蒜檢測神器,還要幾百萬的裝置幹啥啊?
普洱茶黃麴黴毒素多?不準確。
普洱是靠微生物發酵得到的,這些微生物菌群會排斥黃麴黴,因此一般不會有黃麴黴毒素,只有少數劣質普洱可能含有少量黃麴黴毒素。
腐乳、豆豉、豆瓣醬容易汙染黃麴黴?不準確。
這些食物的製作過程確實利用了“黴變”,不過產生黴變的並不是黃麴黴,這點和普洱茶類似。雖然不排除這些食物有被汙染的可能,但總體上講可能性不大。相比而言,土榨花生油裡面的黃麴黴毒素才嚇人呢!
大米發黃是長了黃麴黴?不能一概而論。
大米發黃,更可能的原因是“陳化”,也就是放久了。陳化會導致營養價值下降,但不一定產生黃麴黴毒素。
黃麴黴毒素南方才有?錯。
南方溫暖潮溼,確實更適合黃麴黴產毒。不過北方並不是淨土,尤其是華北地區,溫度並不低,也是黃麴黴常見的區域。東北、西北相對好一些。
筷子、案板幾個月不換就會長黃麴黴,可能“全家患癌”?錯!
你以為黃麴黴是吃素的?看一下黃麴黴產生毒素的條件吧,它需要20多度的溫度,潮溼的環境,豐富的營養,還要攜帶“產毒基因”。
為什麼黃麴黴最喜歡花生、大米、玉米之類的食物?就是因為它們有營養。這個條件,一般的筷子和案板都不具備,所以,上面長黴是有可能的,產生黃麴黴毒素,有點異想天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