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的人除了要注意飲食和運動,研究發現,睡眠也血糖控制也有很大影響。而且不只睡得少睡不好會對健康造成衝擊,睡太多也可能讓血糖升高。所以,高血糖、三高及糖尿病人都要注意,如果睡眠時間不規律,尤其是作息無法配合生理時鐘,就要小心血糖升高的風險增加。
睡眠和血糖之間存在著“愛恨情仇”,睡眠時間太長或者太短,都會對體內血糖的代謝造成阻礙,因此造成血糖的升高!
研究發現,“社交時差”超過90分鐘以上的人,比起沒有社交時差的人,血糖有較高的傾向。那麼,究竟什麼是社交時差?
假日瘋狂補眠,可能釀成“社交時差”社交時差是睡眠領域新用語,指的是內在的生理時鐘無法配合工作、上課的外在“社交時鐘”,因此形成時差。
簡單來說,就像上班族週一到週五都很晚睡但又必須早起,一口氣累積到假日才補覺,使得假日很晚才起床,內在的生理時鐘逐漸往後延長。而週日晚上就可能出現入睡困難的情況,由此形成了社交時差。
一般人也要小心睡眠差異
之前,美國一份研究發現,工作日和節假日睡眠差異越大,越容易產生疾病風險。這些危險風險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脂等。
美國睡眠醫學會曾在2017年研究發現,每1小時的社交時差,會增加11%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還可能導致心情變差、疲憊。另外還有其他研究認為,習慣晚睡的夜貓族如果有血糖問題,可能較難控制血糖。而且,社交時差可能比一般的時差,對身體衝擊更大,尤其是血糖代謝,會因為作息不符合生理時鐘而受衝擊。
專家指出,一般成年人也應該儘可能的依照生物鐘休息和起床。但是,事實上,大多數人都很難做到。
科學睡好“控糖覺”很多人都認為熬夜是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其實不然,不規律的睡覺反而會影響胰島素的分泌,進而引起血糖不穩。而且,週末睡懶覺一族,因為起床時間的後移,勢必導致早午餐時間的不規律。比如很多人習慣的兩餐並吃的情況,不可避免的會出現血糖的波動。睡覺看似簡單,睡好卻不易。
不過分追求睡覺的“量”
合理的睡眠不僅能緩解疲勞,還能保持精神愉悅。不過,睡眠需求因人而異,不同年齡的人睡眠量也不一樣,對睡眠的時長不要過分計較。有的人每天只睡五六個小時,但是隻要精神愉悅,能很好的進行學習和工作就對健康無害。
入睡前保持心情輕鬆愉悅
保持輕鬆愉悅的心情入睡是好睡眠的前提。睡前一定要避免從事刺激性的工作或者腦力勞動,洗個熱水澡、聽著輕鬆的音樂入睡,對身體健康大有好處。
注意飲食習慣的調整
含有咖啡因的飲料會導致大腦神經興奮,影響睡眠品質。另外,晚餐不宜吃的過飽,也不宜空腹入睡,否則會引起血糖的波動。
良好的睡眠環境必不可少。
環境對睡眠的影響不可小覷,溫馨舒適的睡眠環境,會讓人身心放鬆,舒適、合理的床品,對提高睡眠品質也是大有好處。
除了睡眠品質,我們平時也應該注意對自身體重的控制。過度肥胖的人,容易導致胰島素抵抗,進而增加患三高及糖尿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