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長壽是每個人的嚮往!但是,遺傳等內在因素,以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生活環境等外界因素,讓許多疾病越來越年輕化。那麼人的壽命到底有多長,真的只能“聽天由命”嗎?

2020年1月,斯坦福大學兒科、微生物學和免疫學教授,前斯坦福醫學院院長Philip Pizzo博士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上分享了他對21世紀長壽之道的思考。①

Philip Pizzo博士指出,過早死亡只有很少一部分可歸因於遺傳,而社會環境以及行為和生活方式等,都是死亡風險的重要影響因素。而且,非常多疾病的遺傳風險因素,都可以通過改變行為和生活方式而得到改善。

基於個人的觀察與經驗,Philip Pizzo博士提出了與長壽相關的建議:有目標感,參與社交以及採取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臨床角度而言,這些建議也應當成為健康評估的一部分,可以由醫生幫助患者制定相關計劃。

因此,想要長壽,其實有跡可循。

1、保持良好心態

中國老年學學會的一項調查顯示,在百歲老人的長壽原因中,遺傳基因佔15%、社會因素佔10%、醫療條件改善佔8%、氣候條件佔7%,其餘60%則取決於老人自己,其中排在第一的就是心態。

2019年一項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研究,對7萬多名志願者進行了最長30年的追蹤隨訪,他們發現,最樂觀的一部分男性平均壽命延長了11%,女性延長了15%,即使調整了年齡、教育程度、慢性疾病和健康生活方式等一系列因素,平均壽命的延長有一點下降,但它與樂觀的關聯性仍然是顯著的。最樂觀組男性活到85歲以上的可能性增加了70%,女性增加了50%,第二樂觀的一組男性和女性也分別增加了50%和20%。②

這種理論也在長壽老人身上得以體現。2017年12月,由山東省老齡辦、山東省老年學學會等單位聯合開展的山東省百歲壽星排行榜釋出,這些老壽星的長壽祕訣共同點,排在首位的,就是“性情開朗,心胸開闊”。

四川成都市老齡委曾對全市720名百歲老人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百歲老人中89.17%都是樂天派,心態好是他們的顯著共性。

2、健康的生活習慣

在追求長壽的路上,很多人最大的阻礙就是各種慢性疾病。當下,造成死亡最多的前兩位就是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每年導致全球超過2600萬人死亡,佔全球死亡總人數的近50%。③

而我們都知道,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導致慢性疾病高發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所以說,想要延長壽命,健康的生活習慣和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2018年,來自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胡丙長(Frank B. Hu)教授帶領團隊在美國心臟協會官方雜誌《迴圈》上發表研究指出,堅持不吸菸、維持健康體重(BMI在18.5-24.9 kg /m2範圍內)、堅持運動(平均每天≥30分鐘的中度或劇烈活動,包括快走)、健康飲食(多攝入蔬菜、水果、堅果、全穀物、多不飽和脂肪酸和長鏈ω-3脂肪酸;少攝入紅肉和加工肉類、含糖甜飲料、反式脂肪酸和鈉)等健康生活方式,可大幅度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風險,將50歲後的預期壽命延長超過10年!其中女效能夠延長14.0年,而男性則可延長12.2年。④

2019年7月,一項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上的研究顯示,無論遺傳風險高低,堅持煙酒不沾、健康飲食、保持運動等健康的生活方式都與降低痴呆症風險有關。比如,同樣作為高遺傳風險人群,與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相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人群的發病風險仍然低了32%。⑤

3、教育程度、經濟水平

教育程度以及經濟水平也是壽命長短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2019年,一項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上的論文指出,即使是在福利國家的代表挪威,收入最高和最低的1%之間,男女性的預期壽命分別相差13.8年和8.4年。⑥

2019年9月,前瞻性城鄉流行病學(PURE)研究對全球21個國家資料分析的結果也顯示,75%的死亡與12個危險因素有關,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教育程度低(12.5%)。⑦

而且教育程度低、經濟水平差的人,往往社會保障低,飲食品質低,吸菸飲酒等不良嗜好多,以及自我約束力更差等,因此,會影響壽命。這項分析的首席研究員,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Salim Yusuf教授指出,“一直以來,教育的影響對於死亡的影響可能被低估了。教育程度是社會經濟地位的標誌,但同時也可能反映了自我健康管理、獲取醫療服務的能力。”

4、參與社交活動

社交活動也對壽命的長短起到一定的作用。

社交活動會減少我們的孤獨感,同時還會增加被認同感,降低患抑鬱、老年痴呆的風險。

2019年,一項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和美國佐治亞大學共同參與發表在《社會科學與醫學》雜誌上的研究發現,參與社交活動對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很有好處,能夠降低他們抑鬱的風險。還有同類研究顯示,積極的社交關係與生存率提高50%相關,社交孤立的人群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29%,中風風險增加32%。⑧

無論是哪個年齡段的成年人,體育運動、社交俱樂部以及朋友聚會等各類的社交活動都是不錯的選擇。而對於老年人,則更需要多參與社交活動。

北京師範大學老年心理實驗室楊娜在健康時報2017年12月15日老人版刊文表示,社交類活動不僅使得老人接受刺激,保持心智活躍,還能給予老人情感慰藉和社會支援,有助於提升老年人的積極情緒。比如:上老年大學;參加手工班;多和年輕人聊天,交流,接觸新的事物、文化和語言,都可增進身心健康。⑨

5、生活要有目標

此外,生活中具有更強的目標感,也與降低死亡率呈相關性。

一項對40~90歲的人群追蹤調查的結果發現,沒有明確生活目標與有明確生活目標相比,病死或自殺的人數高一倍,患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數也多了一倍。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教授2015年5月在接受南方日報採訪時表示,生活有目標,長壽機率高,是有根據的。想要健康就要實現心理健康,其中學會追求至關重要。因為有一個追求的目標,一切為實現這個目標而服務,那麼周圍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也就不以為然了,不良的情緒也更容易控制。如缺少生活目標所導致的憂慮、懼怕、怯懦、嫉妒和憎恨等不良情緒若長期持續,對身體危害很大。

而所謂的有目標,並不需要很大,可以是生活中很小的一件事,比如多久讀完一本書、比如老人要帶大孫子… …只要積極尋找有意義的目標,並不斷調整、為自己尋找新的精神目標。

在人生各個階段,這5點都對延長壽命、減少患病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想要實現並不難,比如讓自己保持樂觀的心態、不吸菸酗酒、不熬夜、給自己設定個小目標... ...從現在開始行動起來,讓自己活得更久一點!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預防骨質疏鬆和提高免疫力,中老年人吃維生素D好,還是D3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