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人來說,長壽是一件神祕而又常見的事情,大家身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長壽之人。自古以來,在中國都是以長壽為榮,如果家中有一位“壽星”,那在十里八村都可以說是有福之家了。
中醫養生,歷史悠久,淵源極深。《黃帝內經》中,就提到了很多的養生方法。歷代醫家在探尋中醫養生真諦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歸納總結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養生方法。
動形中醫認為,“人慾勞於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醫療及生活實踐中摸索形成了諸如按摩、氣功、太極拳、八卦掌、五禽戲等動形方式,以強身延年。當然,人若勞累過度,則容易引起“勞傷”,也稱“五勞所傷”,即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飲食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中醫養生理論認為,飲食要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蓄為益,五菜為充”,還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腑功能失調而致病。
修身
中醫養生理論認為,凡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應從修身養性做起,如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說好話、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情緒安定,從而維持身心健康。
靜神靜神養生在傳統中醫養生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古人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衡,可以保養天真元氣,使五臟安和,有助於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反之,則會導致情志內傷,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調氣人體元氣有化生、推動與固攝血液、溫養全身組織、抗拒病邪、增強臟腑機能的作用。營養失衡、勞逸失當、情志失調、病邪夾擊等諸多因素,可致元氣虛、陷、滯、逆,進而使機體發生病理變化。中醫調氣養生法主張通過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等一系列措施來調養元氣、祛病延年。
現在的好多人都在透支健康,經常藉口工作忙、應酬多,不注意生活方式,不重視鍛鍊和愛惜自己,過早處於亞健康狀態。往往都是等到健康狀況不行了,才想起去珍惜和維護。如果我們過早地把自己身體都搞垮了,要再多的身外之物又有何用。所以,希望越來越多人多多注意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