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溼疹是一種以面板乾燥、瘙癢、皸裂、粗糙為特徵的常見面板病,可累及全身,多見於手、腳、面部以及膕窩和肘部等部位。溼疹不僅難看,還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這種狀態會導致睡眠不安或焦慮悲觀等負面情緒,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

近年來,有調查發現溼疹患病率正逐年上升,特別是慢性溼疹,患病人數較多,美國的一項研究調查表明,慢性溼疹患病率約為10%,而我國,據流行病學資料顯示,一般人群的患病率約為7.5%,兒童患病率可高達18.71%。

說到溼疹,有相關網路調查問卷顯示,不少人抱有悲觀的態度,認為溼疹反反覆覆好不了。不管是內治還是外治法都難以治癒。

為什麼溼疹容易反覆發作呢?

導致溼疹易反覆發作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溼疹致病因素複雜多樣、病情轉歸複雜;二是不規範的處理所導致的。

現代醫學認為,溼疹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情緒精神改變、內分泌、遺傳等內在的因素和氣候、環境、物理刺激、化學刺激等外在因素。這些因素往往相互作用而致病,病因複雜多樣。

而在溼疹的病情發展過程中,溼疹的分期、嚴重程度以及患者的自身症狀不同,其治療方法也不同。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溼疹主要由溼、熱、風等因素所致。在溼疹的分期中,急性期的溼疹多為熱重於溼證,當應清熱為主,輔以祛溼,亞急性期的溼疹多為溼熱並重證,而慢性期的溼疹多為溼重於熱證,並多存在本虛標實的情況,所以治療溼疹難以有固定之法,需要根據實際辨證,臨證用藥,這樣一來,也導致了溼疹的治療會相對較難。

另一方面,不規範的處理也是導致溼疹易復發的重要原因,比如亂用糖皮質激素,迷信“網紅藥”,治療時斷時續等均可導致溼疹復發。

搞清溼疹致病因素,合理用藥!

溼疹的發病原因很複雜,西醫目前尚無其確切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而在中醫上,溼疹屬於“溼瘡”、“溼瘍”範疇,中醫認為,溼疹的病因主要有三方面,一為風溼熱外邪致病,二為脾功能失調,與心、肝、腎密切相關,三為飲食不節。

在辨證分型上主要有溼熱型、脾溼型、血熱型和陰傷型4型。

(1)溼熱型:主要由於血熱脾溼,浸淫肌膚所致,多見於急性溼疹或慢性溼疹發作期,一般表現有面板紅斑水泡,瘙癢劇烈,黃水淋漓,味腥而黏,或者結黃痂、糜爛、蛻皮,還可伴有大便乾結、小便黃赤等症。對於這一型別的溼疹,通常需要清熱祛溼調理,可用龍膽瀉肝湯加減辨治。

(2)脾溼型:由於脾失健運,溼從內生,發為溼疹,該型多見於亞急性溼疹、或泛發性溼疹。對於脾溼所引起的溼疹,只有祛除體內的溼氣,同時讓脾的功能恢復正常,才能有效祛除溼疹。否則很容易會再次復發。

(3)血熱型:由於溼熱內蘊,外感風邪所致,多表現為丘疹性溼疹。需要清熱涼血,祛風除溼調理。

(4)陰傷型:通常這一型別的溼疹病程較長,傷陰耗血,導致血燥生風,多見於亞急性、泛發性溼疹。面板瘙癢劇烈,乾燥脫屑。需滋陰養血,除溼止癢調理。

此外,溼疹可劃分為急性發作期、亞急性、慢性三個階段,不同的階段,不同的患者,溼疹的病因是不同的,也常常會存在多種致病因素合而為病的情況,所以《中國溼疹診療指南》也指出“溼疹的治療應依分期用藥”,中醫調理祛除溼疹同樣如此,需要臨證用藥,通常早期溼疹主要以趨邪為主,後期則以調理氣血為主,以實現標本兼顧,減少和預防溼疹復發。

溼疹治療的同時,也應重視預防!

(1)治療時,不可時斷時續:應根據自身的病情尋求專業治療,不同的患者,其治療的時間也有所不同,治療過程中,當症狀控制後,還要再鞏固治療一段時間,不建議立刻停藥。不遵醫囑,擅自用藥,或治療時斷時續,往往會使溼疹更容易反覆,加重病情。

(2)不同時期的溼疹,治療和護理側重點也不同,因此,不能奢望一種方案就能完全解決問題,也不建議照搬網上的方法。建議在專科醫生指導下根據自身皮損情況制定適合自己的治療和護理方案。

(3)飲食上要忌口。研究發現,牛肉、酒類、蛋類或魚、蝦等海鮮產品是誘發和加重溼疹的重要因素,因此,應注意飲食,尤其是在溼疹急性期,這些東西就儘量不要吃了。

(4)日常護理,避免過度洗澡,肥皂、不適合的衣物等的刺激。對於慢性溼疹,應尤其注重保溼潤膚劑的長期規範使用。

【宣告】

(2)在任何情況下,文章中的資訊僅供讀者參考之用,讀者不應單純依靠本文而取代個人的獨立判斷。對於因使用、引用、參考本文內容而導致損失、風險及糾紛,我司不承擔任何責任。

4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幽門螺桿菌根除期間要使用抗生素,要聯用益生菌維持腸道健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