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一、

暑必挾溼,傷在氣分,古稱滯下。此“滯”字,非停滯飲食,言暑溼內侵腑中,流行阻遏而為滯矣。

二、

飯後心慌加重,多為心經有熱,因胃有一大絡通心,食後增加熱量,故心慌加重,可用焦梔子、竹葉、竹茹等治之。

三、

精神不足者,氣血不流通之故;肌肉消瘦,飲食不升發之故也。蓋脾胃為客受轉輸之官,積則無所客受,滯則不能轉輸,胃氣一停,百脈皆敗,無怪其然也。

四、

凡寒熱暑溼,飲食勞倦,內因外因,病各有一定之症,一定之脈。惟痰之為病,奇奇怪怪,實有千變萬化之勢。凡不可名狀,無從考核者,大抵皆為之也。

五、

附子可用於反佐,常在陰柔藥中,伍以少量附子,陰藥得附子而不凝,附子得陰藥而不燥,得以陰陽相濟

六、

紫參:涼血解毒,通便,多用於血瘀血熱或血分有毒,漸趨昏迷者。目前多用於面板病,熱入血分引起的斑疹,偏於紅者,便幹。紫草與其藥用相同,不過稍亞於紫參

七、

蒼朮健脾燥溼且有解表透散之功,可使在裡之熱邪得清,在表之風溼之邪從氣化而散。

八、

細辛下啟腎陽,上通於腦,主頭痛腦動,對陽虛頭痛有特殊作用。

九、

下肢丹毒,又稱腿遊風。本病之成因,大多由“火毒”引起。如火毒兼風,因風性上行,病多發於頭面;如火毒挾溼,因溼性趨下,病多發於下肢,溼為陰邪,膩滯難化,故易於反覆發作。

十、

風溼病服中藥後感覺身上刺癢或針扎樣感覺為風溼向外透發,是佳兆,加香附、首烏可解除。

12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哈他瑜伽與《哈他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