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夏天已經來了,三伏天已經很近了,三伏,“冬病夏治”的好時機,你一定要抓住!
2020三伏灸時間表
伏前解毒:5月05日—7月15日
初伏驅寒: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清養:7月26日—8月14日
末伏化瘀:8月15日—8月24日
伏後固本:8月25日—9月01日
三伏天是上天賜予我們調理身體的好時機,我們只要順應天時養生就能出來好的效果。
下面我們就一起探討下所謂的三伏灸“冬病夏治”原理以及優勢是什麼!
三伏灸“冬病夏治”原理
“ 冬病”為什麼要在三伏天調理?
芒種過後,各地進入梅雨季節,許多中老年人一會腰痛,一會腿疼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體內寒、溼氣重的緣故。
在中醫裡祛寒除溼調理之法就是艾灸。三伏天,正是天地陽氣最盛之時。通過艾灸,雙重陽氣注入體內,溫陽驅寒,根據“春夏養陽”的原理,三伏艾灸,正可謂是順天應人。
對特定的穴位進行溫熱刺激,使得身體氣血迴圈加快,腠理宣通,驅使體內風寒,溼邪外出,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再加上,三伏天氣熱,人體毛孔大開,艾草的藥性更容易滲透。因此,三伏艾灸藉助天時,能一舉掃蕩體內的陰寒之氣,防止冬季復發。
三伏灸“冬病夏治”的優勢
冬病夏治,有什麼好?
元氣陽氣充足,夏不怕熱,冬不怕冷,精力、耐力旺盛。總之,元氣充足的表現是真正意義的健康特徵。古時醫家常用“神奇”來說明艾灸的功效和作用。
然而在盛夏之際,外界是暑熱驕陽,體內也是心火正盛,這時積寒躲在後背的膀胱經以及各關節處,最易被趕出來。
命門和神闕穴組方,壯陽第一,三伏採用灸法,會感到有熱感從穴位直透體內,灸命門可培補腎氣,振奮腎經,使陽氣充盛行;神闕屬任脈,為生命之根蒂,灸之可扶陽固脫。二穴相配具有溫腎壯陽,回陽固脫之效。
但若是陽氣衰弱,體內沒有推動之力,就會錯過排寒的大好時機。
再加上有很多人體質本來就有些陽氣不足,夏天再痛飲消暑的飲料,如冰鎮啤酒、涼茶等,然後整日在有空調的房間裡工作,那真是陳寒未祛,又添新寒。
做三伏灸有哪些作用?
1、三伏灸是改善疾病根源的好時機
夏季是人體陽氣最旺盛之時,尤其是“三伏天”,此時人體經脈氣血執行充盈,毛孔張開,有利於藥物吸收。
此時調理某些寒性疾病,可以限度的以熱治寒、鼓舞陽氣,驅散體內寒氣,調整陰陽,從而達到減少冬季發病頻率或徹底調理疾病的效果。
2、 修心養性,也是最佳時機。
從中醫的角度講,是風寒溼暑燥火等邪氣所致,那麼,夏季艾灸,人體正處於散發的時令, 天時的陽氣與艾灸的純陽之氣,進入人 體,那麼,風、寒、溼、暑、燥、火等邪氣被天地之雙重陽氣趕出體外,因此,血液越來越清淨,身體得以輕鬆,寧靜自然。
所以,三伏天艾灸即能祛病、又能強健身心,真正意義的修心養性。
3、三伏灸,排寒溼效果好
寒是萬病之根,溼是萬病之母,風是萬病之首,火是萬病之華。
在陽氣最旺的夏季行灸,以艾火的純陽,結合三伏天時雙重陽氣,作用於人體腧穴,具有一灸頂三灸的效果。排溼寒的效果顯著。
多久一次?幾次一個療程?
一般需要根據具體體質及病情。
一般而言,陽氣虛衰明顯,又無虛火上炎之慮,且體質尚可耐受調理,可以調理10-14次。病症較輕,或虛火上炎明顯,或以養生保健為目的,可以7-10一次。
總的過程一般也要根據病情輕重及患者反應而定,個別病情較重的患者,在“三伏灸”結束以後,可以繼續進行熱透灸以繼續鞏固療效。
溫馨提示:
艾灸每伏第一天為好,伏天分三次,每伏期間最少做艾灸三次,要持續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