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癌症一直被人們視為健康長壽的第一大殺手,它們多是起源於上皮組織或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去年,國家癌症中心釋出的全國癌症統計資料顯示,中國每年新發癌症超過350萬人,死亡超過200萬人,佔總死亡人數的23.91%。

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平均每分鐘就有7.5個人!近10多年來,惡性腫瘤發病率每年平均增長3.9%,死亡率每年增長2.5%。

為什麼癌症越來越高發?原因正在於,生活中我們遇到的癌症風險因素實在是太多了!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就被“偷走”了健康。

致癌物、病毒可能一半從口入!

實際上,當人們的壽命越長,體內細胞分化並複製基因的次數就越多,這一過程中就越容易產生癌變。因此,中老年人往往是癌症高發群體,84%的癌症患者是在45~84歲時患病的。

但年齡並非最大的病因,外界的致癌物、病毒等,往往“致癌力”更強,而且多半都是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造成的。

1、 “吸”出來的14種癌

英國的研究發現,吸菸可誘發15%的癌症,這其中包括口腔癌、喉癌、食管癌、肺癌、肝癌、胰腺癌、腸癌、膀胱癌等。為什麼香菸的致癌性這麼高呢?

原因在於香菸中的尼古丁是有毒菸鹼,1克即能毒死300只兔子或500只老鼠,人體注射50毫克即可致死。

一支香菸一般含有1.5~3毫克尼古丁,其中20%會被人體吸收,如果一天吸一包煙,10年就能吸入43800毫克尼古丁。雖然一部分會被肝臟和腎臟代謝排出,但剩下的都會積存在肺部,持續產生毒害。

據調查,90%的肺癌患者是吸菸人群。吸菸者患肺癌的危險性是不吸菸者的13倍,肺癌死亡率比不吸菸者高10~13倍。

2、“喝”出來的6種癌

首先說喝酒,酒精可嚴重損害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引起多發性神經炎、造血功能障礙等,而且酒精依賴肝腎代謝,慢性酒精中毒很容易發展為酒精性肝硬化,最終誘發肝癌。

此外還有研究發現,酒精可刺激細胞的部分基因突變,直接增加口腔癌、喉癌、食管癌、乳腺癌、肝癌、腸癌等發作的風險。

其次是高於65℃的熱水,也被列為可致癌物,容易損傷口腔粘膜、食管粘膜和胃粘膜,誘發口腔癌、食管癌、胃癌等。長期飲用65℃以上熱水的人,患食道癌的機率是其他人的2倍。

3 、“吃”出來的13種癌

因飲食不當而導致的後天肥胖人群,有一定的患癌風險。肥胖是一種獨立的致癌因素,與6%的癌症有關,能影響到包括甲狀腺癌、胃癌、膽囊癌、胰腺癌、肝癌、腸癌、卵巢癌等在內的13種癌症。

脂肪容易誘導或改變體內自然殺傷性細胞的功能,使它們喪失對癌細胞的殺滅能力。

此外,飲食不當還有發生病毒、細菌交叉感染的風險,比如很多人攜帶有幽門螺旋桿菌,它是誘發胃癌的高危因素;以及發黴食物中的黃麴黴毒素,是誘發肝癌的高危因素。

免疫力、內分泌體內失衡影響大!

說完了外源性的致癌因素,再來講講內源性致癌因素。家族遺傳、自身免疫力和心理精神壓力等,都對細胞癌變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

1、家族遺傳:有癌變傾向

家族遺傳性會增加機體細胞基因的不穩定,以致於出現患某些癌症的傾向性,特別是三代直系親屬中如果出現癌症患者,後代患同樣癌症的風險比普通人高2~3倍,比如乳癌、結腸癌、惡性黑色素瘤以及肺癌等。

2、免疫缺陷:惡變機率高

先天性免疫缺陷易發生惡性腫瘤,比如丙種蛋白缺乏症患者,容易患白血病和淋巴造血系統腫瘤。如果是後天因素造成了長期的免疫力低下,比如長期患有慢性炎性疾病,則發展為癌症的機率比健康人群更高。

像是慢性乙肝、丙肝患者,一旦發展為肝硬化,肝癌的風險將增加到17倍,分別與全球56%和20%的肝癌有關。

3、內分泌失調:增加發病率

體內激素水平異常是腫瘤誘發因素之一,比如乳腺癌、子宮癌等女性高發癌症,與雌激素水平的變化密切相關,通常在絕經後是癌症高發期。再比如甲狀腺癌,也受到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影響,長期內分泌失調者出現惡性甲狀腺結節的可能性更高。

40%的癌症可避開!堅持做到3平衡

所有癌症之中,大約有40%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避免,如果你能做好最基礎的“3平衡”原則,無疑能大大降低患癌風險。

1、平衡一:動與吃平衡

擁有一個好身體是預防癌症的基礎,做好運動與飲食的動態平衡,可以幫助我們保持好的營養吸收。這裡建議肥胖人群遵照以下運動和飲食指南。

餐桌上的“211”

即每天吃2斤蔬果,每週吃1斤魚肉和不超過1斤的紅肉。這些都能保證人體每天所需營養攝入充足。人體內維生素C含量過低,會增加胃癌和婦科腫瘤等風險。肉也可以選擇性地吃,儘量在早上或者中午吃肉,冬吃牛羊、夏吃鵝鴨,一年四季雞魚蝦。

運動時的“615”

“615”指的是每天健步走6000步,走路姿勢挺胸抬頭像個“1”,揮動手臂時五指張開做空抓動作。這樣有助於提升整個人的精氣神。當然,運動量因人而異,大家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安排。

2、平衡二:健康與疾病平衡

人總不可能不生病,每一次生病再痊癒的過程,都可能幫助我們強化免疫系統的功能。這就要求我們有病早發現、早治療,特別是癌變風險較高的慢性炎症,一定要儘可能地遏制住病情。

這裡建議大家養成每年定期體檢的好習慣,基本的體檢專案應包括:常規血檢、尿檢、肝功能檢查、胸部X平片、胃鏡、腸鏡、肺活量、胸腹部超音波等;45歲以上人群可3~5年做一次胸腹部低劑量螺旋CT檢查。

3、平衡三:身與心平衡

心理健康對生理健康的影響也很大,長期焦慮易損傷心臟、肝臟健康,導致內分泌失調,使患癌風險升高。針對這類人群,我們可以試試一個舒肝養心的好方法。

( BTV我是大醫生官微)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夏季水果繽紛,選擇上卻需注意,這2種水果,可是非常“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