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溼,是人類健康的敵人。有人表現為胃口差,胃不舒服,有人表現為面板瘙癢有溼疹,有人表現為神疲乏力懶洋洋,甚至溼氣重的人會影響精子活動度或者容易對事物失去興趣。

溼氣害人不淺。據現代醫學統計,有超過60多種疾病與溼氣有關。如肥胖、水腫、腹脹、溼疹、皮炎、哮喘、過敏、腳氣、痤瘡、泌尿系統感染、女性白帶增多瘙癢等。溼氣還可能引發頑固性肥胖,這種肥胖會引發一系列的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甚至會引發惡性腫瘤。

夏季不僅氣候炎熱,

且經常會下雨。

另外,暑季溫度高,

人們往往貪涼,

躲在空調房不出門。

這樣非常容易導致邪溼入侵......

溼氣的特點

普遍性

溼氣已成了當今時代人們主要的健康隱患之一,很多朋友體內都有溼邪潛伏,有溼邪的舌苔往往是偏厚膩的,所以有人說“十人九溼”的說法。

難纏性

古話說:“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性黏濁,如油入面。”這說明,溼邪的難纏不易去除的特性。所以化溼氣除了需要儘早,還需要堅持,才能更好的除溼。

危害性

溼氣害人不淺。生活中許多朋友患上了脂肪肝、高血脂、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疾病或多或少都跟溼濁有關。

進展性

溼氣難祛,溼會進一步發展為溼濁,溼濁容易上侵下擾,沉積血管,誘發急性心腦血管事件,或滋生動脈硬化,血粘稠度高,高尿酸、高血壓、高血糖等一系列代謝性“富貴病”或男性性功能障礙,女性多囊卵巢綜合徵、不孕不育等。

有效祛溼兩策略

治療溼氣的方法可謂多種多樣

主要包括兩種策略

先祛溼化溼

祛溼化溼法是運用辛散苦燥藥物,具有燥溼化溼功能,使溼濁蠲除的治法。適用於脾胃溼困,溼阻三焦,所致困重倦怠,咳嗽、哮喘、痰多色白、頭暈身困、脘腹脹滿、大便溏軟、舌苔膩濁等。常用藥物如半夏、橘紅、茯苓、蒼朮、厚朴、杏仁、薏苡仁、旋覆花、蘇子、白芥子、萊菔子、車前子等。代表方劑如二陳湯、平胃散、杏蘇散等。

後益氣健脾

由於溼氣的根本原因在於脾胃的運化功能不足。因此,祛除了多餘的溼氣之後,還得養脾胃。益氣健脾需用甘溫或甘平藥物,這些藥物具有健脾益肺、補益宗氣功能,適用於溼濁阻滯日久,三焦水液通道受阻所致的神倦乏力、氣短懶言、自汗惡風、眩暈耳鳴、咳嗽胸痺、納呆脘悶、大便溏軟、肢體浮腫、面色萎黃、舌質淡胖、苔白膩等。常用藥物如人蔘、黨蔘、太子參、西洋參、黃芪、白朮、茯苓、薏苡仁、扁豆等。代表方劑如六君子湯、防己黃芪湯、實脾飲等。

小編提醒

上述療法需根據患者病情和症狀的不同,

在專業醫師指導下對症下藥,

患者切勿自行服藥。

祛溼的預防措施

對於溼氣,除了治療還要從根本上進行預防,養成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遠離潮溼環境,勤運動少懶惰,水分攝取要適量。還可以通過一些食療的方式,達到健脾祛溼的功效。

預防溼氣的措施具體包括:

越懶越要運動

體內溼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迴圈,增加水分代謝。

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

避開溼氣的環境

我們人體內產生溼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經常在潮溼、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溼氣入侵體內。

日常生活中還應注意下列事項

● 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溼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痠痛。

● 潮溼下雨天減少外出。

● 不要穿潮溼未乾的衣服,不要蓋潮溼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乾身體,吹乾頭髮。

● 房間內的溼氣如果很重,建議多開窗透氣。如果外界溼氣也很重,還可以開啟風扇、空調(除溼模式),藉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胃要癌變的人,早起會有3"怪像",若你都不佔,祝賀你,胃還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