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虛弱”這個詞,大家十分熟悉,但真正了解其內涵的人並不多,到底什麼樣才算“脾胃虛弱”呢?人體如果成為這種狀態有哪些不適表現呢?哪些年齡的人群容易出現這種狀態呢?一起來看看。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消化食物,轉輸精微,為胃的繼續受納提供條件,胃主受納,腐熟水谷,是脾主運化的前提。脾與胃密切配合,才能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將精微物質轉化為氣血並輸佈於全身的生理功能。脾主運化與胃主受納相互影響。
廣義上講,脾胃虛弱泛指脾、胃或脾胃共同出現虛性不適的系列症狀。狹義上講,脾胃虛弱是人在疾病發生髮展過程中出現的一類證型,是集中反應脾胃功能失調的症狀。
一、主要表現及容易出現的主要病症
(一)廣義的主要表現
1、脾病。常見腹脹或腹痛,納少,便,浮腫,內臟下垂,出血等症狀。
2、胃病。常見胃脘脹痛,噁心,嘔吐,呃逆,噯氣,食少等症狀。
3、脾胃病。脾病和胃病症狀兼有。
(二)狹義的主要表現
脾胃虛弱,多指脾氣虛證,同時還包括由脾氣虛證進一步發展,導致的脾虛氣陷證,脾陽虛證和脾不統血證。以食少、腹脹、便溏、出血及氣虛為主要症狀。
1、脾氣虛證。以脾氣虧虛,失於健運為主要病機。表現為腹脹納少食後脹甚,大便溏薄,倦怠乏力,少氣懶言,形體消瘦,面色萎黃或肥胖、肢體浮腫,舌淡苔白,脈緩弱。
2、脾陽虛證。是在脾氣虛基礎上,陽虛生寒所致。表現為腹部冷痛綿綿,喜溫喜按,腹脹納少,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形寒肢冷,口淡不渴。或見肢體浮腫,小便短少,或帶下清稀量多,舌淡旁邊有齒痕,苔白滑,脈沉遲無力。
3、脾虛氣陷證。因脾氣虧虛,升舉無力而清陽下陷所致。除脾氣虛表現外,尚有眩暈,脘腹墜脹,食後益甚或便意頻數,肛門重墜,或久洩不止,或小便渾濁如米泔,或脫肛,或子宮下垂,胃腎下垂、眼瞼下垂。舌淡苔白,脈緩弱等。
3、脾不統血證。以脾氣虛弱,統血失職所致。表現為衄血,便血,尿血,吐血,或婦女月經過多,崩漏等出血症狀,面自無華或萎黃,食少便溏,食後腹脹,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舌淡苔白,脈弱。
(三)容易出現的主要病症
1、食慾下降
2、.腹瀉
3、腹脹
4、臟器下垂
5、周身勞倦、乏力
二、產生的原因及易患人群
(一)產生的原因
1、外邪犯胃,長期不愈。外感寒邪、溼熱常見,尤以寒邪為多。
2、飲食不節,傷失脾胃。飲食不能定量,暴飲暴食,胃納過盛。
3、五味過極,辛辣無度。
4、情志不暢,憂思損脾。
5、素體虛弱,先天不足。先天虧虛,後天勞倦過度。
6、病後體虛。
(二)易患人群
1、兒童
2、老人
3、飲食不規律的人群
脾胃虛弱的症狀你都了解了嗎?食補方法我們下期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