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現在生活雖然越來越好,生活節奏卻越來越快。先天因素、精神壓力、不規律飲食、對食物不了解瞎吃等諸多因素,導致的脾胃問題也越來越明顯。不幸的是,脾胃病在諸多病種中,可以算是比較難以快速解決的問題。很多人把希望寄託在中醫大夫身上,然而調理無效的人仍然大有人在。其實要想把脾胃養好,我們自己能發揮的作用遠比大夫要大得多。那麼我們自己都能做些什麼呢?小編按照自己多年的從醫經驗,總結為:一補二灸三養四忌。具體方法是這樣的:

1、補

既然是脾胃虛弱,那必然是要補的。能夠補養脾胃的中藥有很多,但綜合考慮之下,小編主要推薦的就是:甘草。

甘草:味甘平。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創,解毒。久服輕身延年。——《神農本草經》

甘草:味甘,氣平,性緩。入足太陰脾、足陽明胃經。備沖和之正味,秉淳厚之良資,入金木兩家之界,歸水火二氣之間,培植中州,養育四旁,交媾精神之妙藥,調濟氣血之靈丹。熟用甘溫培土而補虛,生用甘涼瀉火而消滿。——《長沙藥解》

《神農本草經》在中醫界內的權威性自然不必多說,而《長沙藥解》則出自清朝御醫黃元御之手,小編親身感受的確有很強的實用性。所以,對中藥的認知一般小編主要從這兩本書著手。但是對於我們外行的朋友來說,想要看懂甘草的功效確實還是有些難度。我建議你可以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不必記那麼多,你只要知道甘草的兩個主要常用功效即可,那就是:補中土,解百毒。中土即是脾胃。

炙甘草

無論是吃的食物,還是調理用的藥物,都離不開脾胃的消化吸收。所以,一旦脾胃氣弱,連藥物的吸收都是問題,更不要說治病了。對於脾胃虛弱的人來說,補足脾胃之氣,是最關鍵的一步。甘草的補養之性最為平和,與中氣之性最為接近,而且價格親民,可以說是補養脾胃不二的選擇。服法也很簡單,每日9克甘草泡水代茶飲即可。需要強調的是,要用蜜炙甘草哦!

甘草茶

2、灸

所謂“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確,艾灸作為中國特色療法,可以說老百姓人人都會,既方便又高效。針對脾胃虛弱這個問題,我們有兩個要穴是一定要知道的,那就是“中脘”和“足三裡”。

中脘穴

足三裡穴

中脘為胃之募穴,足三裡為胃之下合穴,兩穴配合,不僅僅是脾胃虛弱,其實對於各種脾胃疾病皆有很好的療效。艾灸能夠直接為人體補充陽氣,而通過灸法刺激相應的經絡穴位,則可以有效地激發人體的正氣,從而發揮正向作用,無論是胃弱、胃痛、消化不良、腹瀉等現象,都可以通過這種方法調理。

方法:每日1次,同時或分別灸兩穴20-30分鐘,以區域性面板潮紅為度。

PS:儘量選擇三年陳艾,且不可用其他熱源代替艾灸,其作用原理是不同的。

一年艾與三年艾

3、養

所謂“三分治七分養”。尤其對於虛弱類病症,調養的作用其實遠大於藥物。針對脾胃虛弱,我們可以選擇用粥來養。像大米紅棗粥、小米南瓜粥、大米山藥粥等,都是可以的。每日保證早晚各一碗粥,平時也儘量選擇鬆軟易消化的食物,這樣不但可以大大減輕脾胃負擔,同時也可以很好地滋養脾胃,有利於恢復正氣。

小米南瓜粥

4、忌

“吃藥不忌口,白費醫生手。”在調養過程中,忌口同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水谷入胃,消於脾陽,水之消化,較難於谷。——《四聖心源》

“生病多喝水”這句話可能我們已經聽過無數遍了,然而從《四聖心源》的描述不難看出,水對於脾胃來說其實並不好消化,喝得越多,脾胃負擔越重,肚子就越脹,從中醫角度講,不渴的話是沒有必要喝太多水的。另外像辛辣刺激、油膩、寒涼、乾硬等食物,無疑會對脾胃造成極大的傷害,為了保護脾胃,必須要剋制饞,否則一邊補養一邊傷害,永遠也不會有好的一天。

飲食禁忌

除了以上4點,剩下的就是堅持了。虛弱類病症都屬於慢性病,心急的朋友往往容易埋怨藥物不管用。然而這個世上沒有仙丹,我們應該理性地遵從疾病規律。所謂“一口吃不成胖子”,慢性病必然是慢慢養,身體的修復是需要一定時間的。當你把調養當成一種習慣,總有一天回想起來才能發現,自己與從前大不一樣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

碎片時間學養生,享受生活愛健康。

我是小郎中,我們下期再見。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現在這麼多宮外孕,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