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寒露腳不露,白露身不露,是提醒大家早、晚需要穿長袖衣服了。而過了寒露時節,露水增多, 天氣由涼轉寒,入夜後更是寒氣襲人。常言道:寒露腳不露。這就是告誡人們及時增減衣服,以防寒邪入侵,尤其應注重足部保暖。兩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較少,又因為腳部的脂肪層較薄,特別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呼吸道對冷空氣刺激極為敏感,驟然降溫使呼吸器官抵抗力下降,病邪就會乘虛而入。在寒露節氣前後要特別注重足部的保暖,以防“寒從足生”,所以,寒露時節除了要穿保暖效能好的衣服鞋襪外,還可以養成睡前用熱水泡腳的習慣,以防因“寒從腳下起”而感冒著涼。

秋季養生的頭等大事

在這種寒冷乾燥的天氣,每天睡覺前泡泡腳,就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咱們老祖宗說的好:秋天洗腳,肺腑潤育;冬天燙腳,丹田暖和。熱水泡腳既可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又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面板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痠痛的發生,使人精力充沛。還可改善區域性血液迴圈,驅除寒冷,促進代謝,從而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

所以說腳部的保暖,就成了秋季養生的頭等大事。小夥伴們的涼鞋可以洗洗刷刷全部收起來了,夏季喜歡在家光腳走來走去的人,現在也應穿上棉襪和拖鞋。如果想美美睡一覺,最好用熱水泡泡腳,這樣不僅可以很好的幫助我們溫補了,而且還可以很好的起到緩解疲勞的作用。熱水泡腳可預防陽虛調節經絡,既解乏又利於睡眠。在水中加點中藥藥材,還可以起到其它的保健作用。你的泡腳水中適合加點什麼中藥材呢?

先來說艾草

艾草,也有人稱艾蒿,它是一種含有奇異香味的草類,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溼止癢的功效,是一種婦科良藥。用艾草泡腳對身體也有很多好處。艾葉的化學成分方面發現其除了含有主要成分揮發油外,還含有鞣質、黃酮、醇、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機成分等,這些元素能有效調節人體內需求。而在藥理研究方面發現艾葉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鎮咳、祛痰、抗過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

艾草泡腳好處是這些

用艾葉水泡腳能有效的祛虛火、寒火,可以治療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牙周炎、牙齦炎、中耳炎等頭面部反覆發作的與虛火、寒火有關的疾病。天天用熱水泡指令碼來就有促進血液迴圈,趕走體內溼寒的功效,況且艾草能通十二經絡,調理陰陽。經絡通暢的人,氣血就會跟著暢通,而氣血健康的人,體內寒氣自然也就無處可待。

艾草泡腳正確方法

可以將一把艾草放入乾淨的鍋中,然後加入適量的清水,大火燒開之後繼續熬煮十分鐘左右就可以取出。等水自然放涼到可以泡腳的時候就可以了,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加入其它材料一起泡腳。泡腳的時候一定不能泡到全身大汗,而是應該在微汗的時候就停止。

艾葉還可以搭配些什麼呢?

艾草加花椒可以除腳汗、腳臭、腳氣、溼疹。

艾草加紅花可改善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血液迴圈不好,手腳麻或瘀血。

艾草加薑片可治風寒感冒、關節病、類風溼、咳嗽、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

艾草加鹽可治上焦有火,經常目赤腫痛、牙痛、咽喉痛、氣躁心煩、上火下寒、腳腿腫脹。

躲藏在廚房中的他們也可以哦

白醋

白醋泡腳的確可以緩解腳氣,滋潤肌膚。除了白醋,還有桂皮。

桂皮

桂皮,又稱肉桂、官桂或香桂,它與花椒都是家庭中常用的香料,二者都有溫腎陽的作用。用他們泡腳,對於因腎病引起的浮腫有較好的緩解作用。有很多的人群都會出現水腫的情況,一般和腎臟功能有很大的原因,所以這樣的情況可以選擇用桂皮和花椒一起泡腳,用水煮以後連續泡腳就會有很大的作用,可以消除水腫,讓你身體得到放鬆。

生薑

又比如生薑,在中醫上屬於辛溫解表藥,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較小。現代醫學認為生薑能夠刺激毛細血管,改善區域性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怕冷、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以用生薑泡腳。

要注意的是用生薑泡腳的話不是直接把生薑放入進去泡,而且一般要用大小中等的姜,拍扁了以後放入鍋中煮半個小時,然後把姜水倒出來,加入適量的冷水,泡腳的時候可以用水沒過腳踝,然後一般泡腳一邊搓腳,可以起到驅寒的作用。

調節失眠的泡腳方子

吳茱萸40g、米醋(白醋)適量。用吳茱萸煎汁,加入溫水,再加入米醋用蒸汽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鐘,每日1次。

注意事項:

吳茱萸性熱,味道辛、苦,並且帶有輕微的毒性。 泡腳時,最好準備一木盆,這樣可以減少對藥性的影響。泡腳的水溫度可以比泡澡水溫提高一些,最好控制在以42-45℃。水溫下降時可以及時加點熱水,保持盆裡的水溫。 泡腳時間的最佳時間是睡前。不要太早,這樣效果起來了卻又不能就寢,也不要太晚,晚睡會加重失眠。木桶中的水要過踝關節,泡腳時可以相互摩擦雙腳,泡好後可以對腳步進行一些按摩。

吳茱萸屬熱性,頻繁使用容易使人上火,尤其在夏季,如果是陰虛火旺的人就應該要慎用了,這樣會加重病情的。同時孕婦也不宜使用吳茱萸。吳茱萸有輕微的毒性,如果大量使用的話,會造成不良的副作用。泡腳結束後,還要記得再多喝一些溫水。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中醫食補潤肺湯膳二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