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炎熱夏季,出汗是正常生理現象,但出汗過多,或者不出汗,也會給人帶來煩惱。

廣東省中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劉振杰表示,出汗雖然是汗腺的事,調節受很多因素影響,但其中與內分泌的關係尤為密切。糖尿病、甲狀腺疾病和更年期綜合徵都有可能相關。

因此,劉振杰提醒,出汗異常,有可能是內分泌疾病,很多是功能性疾病,中藥食療調理有療效。但最好還是先到醫院就診,完善相關檢查,明確診斷,以免延誤病情。

中醫“汗證”分幾種?

中醫認為,正常出汗是營衛和,氣血足的表現,夏天如不出汗反而可能是病態。但如果異常出汗過多,中醫則歸於“汗證”範疇,分為自汗,盜汗兩大類。

其中,醒時汗出,動輒益甚者為自汗;睡中汗出,醒後即止者,為盜汗。

自汗,分為營衛不和證、肺衛不固證、溼熱燻蒸證;而盜汗,則分為陰虛火旺證、心血虧虛證。

對於不同體質,可對應找到食療方調理。

不同體質食療方

適用於陰虛內熱的人群——淮山百合烏雞湯

功效:補益肺脾,滋陰止汗,適用於陰虛內熱的人群。材料:烏雞半隻、山藥、百合各20克,紅棗3枚,生薑3片。做法:將烏雞洗淨去內臟切塊,焯水去沫;藥材洗淨;烏雞和藥材放入鍋中,先用大火煮開,再用小火煮1-2小時即食,每週食用1-2次。

適用於肺脾氣虛的人群——黃芪浮小麥粥

功效:健脾補肺,益氣止汗,適用於肺脾氣虛的人群。材料:粳米100克,黃芪、白朮各15克,浮小麥30克。做法:取藥材洗淨浸泡30分鐘,武火煮沸後改文火煮30分鐘,濾渣取汁,然後將粳米放入藥汁中煮粥,熟後服用,每週食用1-2次。

圖/視覺中國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藥王孫思邈活了100多歲!原來他的長壽之法,竟然與房中術有關